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59
秒,为您找到
158551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
904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我国近代西医学书刊的出版和医药学术团体的建立,是中西医学文化交流的产物,反映了近代西医学在我国发展的轨迹。我国出版的近代西医学书籍,最初以来华外国传教医师的译述为主。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我国赴日留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近代西医药学书籍的翻译和编著。20世纪初期,近代医药学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医药学术团体和期刊相继产生,促进了我国近代医学的发展。 汉文译述...
屋翳穴
1561
0001-01-01
《针灸穴位》
屋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乳癖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名称 屋翳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阳明胃经位置 位于胸...
股骨
759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解剖学名词。又指大腿骨,髀骨,楗。解剖学同名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髌骨、胫骨上端构成膝关节。《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里上穴
174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里上,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又名玄明。位于小腿外侧,胫骨外髁高点下缘,即足三里穴上1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直刺0.3-0.5寸。 名称 里上穴别名 玄明出处 《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小腿外侧,胫骨外髁高点下缘,即足三里穴上1寸处,...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
206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中朝医学交流 在明代,朝鲜李朝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本国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列行中国医书。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这一时期中朝医药交流十分活跃,呈现出中朝医学融和景象。 洪武间,中国闽中道士杨宗真去朝鲜从医,洪武十二年(1352)高丽任他为典医。永乐五年(1407)九月,朝鲜派王子来中国,随员中有医生“判典医监...
二、五轮学说
1293
0001-01-01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据考,“五轮”最初出现于晚唐时期的《刘皓眼论准的歌》。在我国现存医籍中,则以《太平圣惠方·眼论》的记载为早。至于将眼划分的各个部分名之为“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的解释是取“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 五...
肠风穴
1418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肠风,经外奇穴名。出自《医学入门》。别名阳刚、痔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寸处。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肠风下血、痔疾、胃出血、肠出血、黄疸、遗尿、遗精、小儿饮水不歇、腰痛。直刺0.5-1寸。 名称 肠风穴别名 阳刚、痔俞出处 《医学入门》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
环中穴
1799
0001-01-01
《针灸穴位》
环中穴,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位于臀部,环跳与腰俞连线的中点。皮肤有第1、2、3骶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腰股膝部痛或组织炎、臀部痛等。直刺2-3寸。 名称 环中穴出处 《中国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臀部,环跳与腰俞连线的中点主治 坐骨神经痛、腰腿...
一、长骨
833
0001-01-01
《放射诊断学》
股骨、胫腓骨、肱骨及尺桡骨都是长骨。以胫骨为例,成人期长骨由骨干和骨端所组成(图2-1)。而儿童期长骨的骨端又可分为骨骺板和干骺端等部分(图2-2)。骨端以骨松质为主。骨干由骨皮质和骨髓腔构成。其外面有骨膜和软组织复盖。在分析长骨的X线表现时,可以按照软组织、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腔等横向顺序和骨骺、骨骺板、干骺端及骨干等纵向顺序进行观察。 (一)软组...
1..
«
8
9
10
1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