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5503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绪 言
1701
0001-01-01
《针灸学》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
引言
1394
0001-01-01
《神灸经纶》
尝闻古之医者识天时知气运通四诊之精微熟诸经之奇正洞见垣一方人神乎伎矣故自灵素传书但其书有论无方特示人以大经大法令心领而神悟惟针灸之治语焉必详以针灸有定穴不得不辨明经络指示荣俞使后之业此者得按经而取穴也以是知古圣人其用心之细而立法之密欤夫针灸由来久矣灵枢为针灸之宗本自后明医辈出殆且百家如扁鹊仓公张机元化以及东垣河间丹溪诸贤此皆名之最着者无不各有着述发明先圣之经...
疳疾
1171
2023-11-28
《针灸学-下》
疳疾 疳疾 疳疾,是以面黄肌瘦,毛发焦枯,饮食反常,腹部膨胀,精神萎靡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 “疳”字的含义为二:一是“疳”者“甘”也,指发病原因,小儿恣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积滞中焦,日久形成疳证;二是“疳”者“干”也,是指病机和病症,如气阴耗伤过重,形成干瘦而成疳证。 本病多见五岁以下的婴幼儿。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营养物质极为重要,所以本...
三、针灸学
127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 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集针灸学之大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全面系统的针灸学专著,为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医案(杨氏)
1036
0001-01-01
《针灸大成》
乙卯岁,至建宁滕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余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余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矣。后投除湿化痰之剂,至今康健,诸疾不发。若作虚寒,愈补而痰愈结,可不慎欤! 戊午春,鸿胪吕小山,患结核在臂,大如柿,不红不痛。医云是肿毒。余曰:“此是痰核结于皮里膜外,非药...
经外奇穴考
1701
0001-01-01
《针灸逢源》
(其九十八穴)印堂一穴 在鼻柱上两眉间陷中。(针一分。灸五壮)治小儿惊痫鼻准二穴 在鼻柱尖上治鼻上生酒酢风。针出血。 内迎香二穴 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 鱼腰二穴 在眉中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 鱼尾二穴 在目外 头(针一分)治目疾。 太阳二穴 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治眼红肿痛连头上其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颈。或以手紧纽其...
1..
«
8
9
10
1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