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4 秒,为您找到 16307 个相关结果.
  • 第一节 阿米巴痢疾(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949 0001-01-01 《传染病》
    病原学 痢疾阿米巴(溶组织阿米巴,Amoeba histolytica)为人体唯一致病性阿米巴,在人体组织及粪便中有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和包囊三种形态。滋养体在体外抵抗力薄弱,易死亡。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 (一)滋养体 大滋养体20~40μm大小,依靠伪足作一定方向移动,见于急性期患者的粪便或肠壁组织中,吞噬组织和红细胞,故又称组织型滋养体。小滋养体6~...
  • (拼音J)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240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肩三针 分布在肩关节周围的肩髃、肩前、肩后三个穴位的合称。肩髃:见该条。肩前:在腋前皱襞头上1寸。肩后:在腋后皱臂头上1.5寸。主治肩痛不举,上肢瘫痪或麻痹等。各刺1-1.5寸。 肩上热 证名。肩部灼热或有热感。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肩背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发生病变,可见肩上热的症状。 肩髓 即肩骨...
  • 商周医事制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06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宫庭医生分工 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先生释“小疾臣”认为: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胡厚宣:殷人疾病考,《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宫。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 《周礼·天宫》将宫廷医生分为以下几科:“食医,中士三人”,主要职责是“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
  • 枸杞煎

    1247 0001-01-01 《中药方剂》
    《博济》卷五:枸杞煎 处方 枸杞子不拘多少(去蒂子)。 制法 上用清水洗净,掏出控干后,入夹布袋子内,于净砧上取自然汁,澄1宿,去其清水,入石器内,慢火煎成膏子,取出,入瓷器内收贮。 功能主治 明目驻颜,行步康健,壮元气,润悦肌肤。主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以温酒调下。久服大有所益,如合时天暖,其榨下之...
  • 当归饮子

    820 0001-01-01 《中药方剂》
    《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 处方 当归(去芦)白芍药 川芎各30克 生地黄(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风 荆芥各30克 何首乌 黄耆(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瘩瘤。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
  • 第78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 【病因】 80%的细菌性脑膜炎由以下三类细菌感染所致,即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 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并且可寄生在人体鼻和呼吸道内而不产生危害。偶尔这些病原菌可在没有明确诱因条件下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也可由头颅穿通伤或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细菌性脑膜炎较易发...
  • 五、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

    235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傣医在历史上,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一度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傣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抢救傣医傣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先后在西双版纳成立了州民族医研究所,景洪县傣医傣药研究所,德宏、思茅也相继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984年在内蒙古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