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3 秒,为您找到 128851 个相关结果.
  • 喉痒呛咳2个月

    1684 0001-01-01 《名师垂教》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  余国俊 女患,35岁,1991年11月23日初诊。 宿患慢性咽炎,久治不愈。平时咽喉干涩,微咳。2个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住院7天,中西药配合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不减轻。乃自动出院服中药,先服金沸草散数剂,咳嗽反而加重;继服止嗽散、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10余剂,亦似效非效。现症:咽喉干涩,不时发痒,痒则...
  • 一、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由于鼻腔分泌物刺激,手指挖鼻等不良习惯而反复损伤所引起局部急、慢性弥漫性炎症。湿疹或糖尿病患者和接触有害粉沫及气体者,更易患此病。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急性患者的鼻前庭部,有时延及上唇部皮肤红肿,可见丘疹、水泡或脓泡及痂皮。 2.慢性患者皮肤粗糙,增厚甚至皲裂,鼻腔常有分泌物溢出。 3.小儿长久不愈的单侧炎症应注意是否有鼻腔异物。...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

    161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董奉(220~280) 董奉,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
  • 十二、口腔医学

    458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口腔医学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 建国四十多年来,口腔医学的疾病防治工作,全国口保健网已有较普遍的布局。在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均有设备优良和治疗全面的口腔专科医院或牙病防治所,并设有病床收治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县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也设立口腔专科,很多乡、区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都开设口腔科门诊为居民及学校...
  • 猪苓

    1152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猪苓 拼音注音 Zhū Línɡ 别名 野猪粪 英文名 POLYPORUS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34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 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
  • (拼音M)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681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膜原 ①人体部位名。指胸腹与膈肌之间的部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 ②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温疫论》:“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膜外气 病证名。水气病之一。此处“膜”字,作腹膜解;膜外气,指腹膜外、肌肤间之气肿、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