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175642 个相关结果.
  • 明堂穴

    1068 0001-01-01 《针灸穴位》
    明堂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全》。位于头项部正中线,项肌隆起间沟中,入后发际约0.75寸处,在督脉哑门穴与风府穴之间,计1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枕小神经的分支。主治后头痛、衄血、精神病、感冒等。直刺0.3-0.5寸。 名称 明堂穴出处 《针灸大全》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头项部正中线,项肌隆起间...
  • 纪门穴

    1250 0001-01-01 《针灸穴位》
    纪门,经外奇穴名。出自《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在两乳头外侧旁开各1寸直下,第6、7肋骨之间,期门穴旁开1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有胸长神经的分支,第6肋间神经。主治胸胁支满痛、乳痈、产后风、月经不调、痛经、胸膜炎、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名称 纪门穴出处 《福州民...
  • 散笑穴

    1226 0001-01-01 《针灸穴位》
    散笑,经外奇穴名。出自《刺疔捷法》。别名笑散。位于面鼻部,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布有颌神经的眶下神经,面动脉经穴位的外侧有面神经的颊支支配。主治鼻塞、急性鼻炎、颜面疔疮、颜面组织炎、面神经麻痹等。平刺0.3-0.5寸。 名称 散笑穴别名 笑散出处 《刺疔捷法》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
  • 节纹穴

    1091 0001-01-01 《针灸穴位》
    节纹,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大趾跖侧,大趾根与趾部相接之横纹中央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足大趾、足背疼痛、癫痫、颈项疼痛、落枕、颈椎病等。直刺0.3-0.5寸。 名称 节纹穴出处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足大趾跖侧,大趾根与趾部相接之横纹中央取之,左右计2主治...
  • 侠承浆穴

    1566 0001-01-01 《针灸穴位》
    侠承浆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地下仓、颏髎、夹承浆、挟承浆。位于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即任脉承浆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齿槽神经的末支(颏神经)。主治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面肌痉挛、下牙痛、面颊浮肿、急性胃痛、齿龈炎。直刺0.1-0.3寸,或斜刺0.5.-1寸。 名称 侠承浆穴别名 ...
  • 下关下五分穴

    1147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下关下五分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下关下。位于面部颧弓,下颌小头,下颌切迹之间点下0.5寸,即下关穴下0.5寸处取穴,左右共2穴。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颞支、面横动静脉等,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齿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从等。主治下颌关节炎、耳聋、耳鸣、牙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呼吸困难、淋...
  • 梅花穴

    1104 0001-01-01 《针灸穴位》
    梅花,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腹上部,正中线上胸膛窝与脐之联线中点1穴,中线旁开两侧0.5寸之线上,胸膛窝下3.5寸2穴,脐上3.5寸2穴,计5穴。中脘穴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余4穴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主治胃脘痛、心窝痛、急慢性胃炎、胃扩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直刺0.3-0.5寸。 名称 梅...
  • 脐上下穴

    906 0001-01-01 《针灸穴位》
    脐上下,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下各1.5寸处,计2穴。浅层主要布有第9、11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主要有第9、11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黄疸、下痢、胃痛、腹痛、腹胀、小儿囟门不合、疳瘦、青年房事多气短等。直刺0.5-0.8寸。 名称 脐上下穴出处 《外台秘要》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
  • 魂舍穴

    1693 0001-01-01 《针灸穴位》
    魂舍,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腹中部,在脐两侧各1寸,在神阙穴两侧各平开1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主治下利脓血、肠炎、习惯性便秘、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胃痉挛等。为诊断痢疾的定性穴。直刺0.5-1寸。 名称 魂舍穴出处 《...
  • 外劳宫穴

    1298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外劳宫,经外奇穴名。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别名叉气、项强、落零五、落枕。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凹陷中。布有桡神经浅支。主治手背红肿、手指麻木、五指不能屈伸、落枕及颈椎综合征、腹泻、便溏、消化不良、小儿急慢惊风、脐风、小儿消化不良等。直刺0.5-0.8寸。 名称 外劳宫穴别名 名叉气、项强、落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