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203104 个相关结果.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1764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药剂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技术水平,药剂科(部)要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每周抽出时间,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学讲座,并做好考勤和学习记录。 (二)药剂科(部)每年年底初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级药剂人员年度学习计划,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辅导,培训考核等,在...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4619 0001-01-01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在祖国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中医伤科学的起源与形成,也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距今100多...
  •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633 0001-01-01 《实验动物科学》
    1.实验外科学:广泛用于实验外科各个方面的研究,如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或组织移植等。临床外科医生在研究新的手术或麻醉方法时往往是选用狗来作动物实验,先取得熟练而精确的技巧,然后才妥善应用于临床。 2.基础医学实验研究:是目前基础医学研究和教学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尤其在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等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狗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很...
  • 方剂学的成就

    358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由于近代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治疗方法渐趋多样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的方剂学也随之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方剂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大型方书的继续整理和编纂单方、验方、秘方的汇编整理工作更为突出。不少医家在努力探索中医学发展的同时,吸收了一些近代西医药学的知识,编写出一些汇集中西医的验方著作,从方剂学方面为中西医的汇通做了初步...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69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急病治疗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对急病的研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1954年,石家庄地区运用温病理论和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后,急病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对急腹症,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治疗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前景并不十分乐观,由于西医在我国迅速发展,使中医治疗急病这块阵地逐步缩小。又由于在对待中医问题上存有...
  • 第二节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2080 0001-01-01 《医学心理学》
    病人使用药物后,有无效果,疗效多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列举如下: 1.文化因素 病人的求医行为、选择药物的习惯与偏见、对用药的民间传说、舆论和宣传、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等因素都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例如:城市居民一般推崇现代医学,喜欢用西药;而农村居民,多首先去找中医或民间医,服用中药或单方草药。一般在治疗无效时,才去找西医。也有一...
  • (其他)第七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061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胎产秘书》 产科著作。又名《胎产金针》。二卷(又有三卷及四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床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后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的护理。其产后部分,似从傅青主《产后编》移植而来,以其文字大致相同故也。现存三十多种清刻本。又有石印本和铅印本。 《胎产辑萃》 产科著作。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
  • 药政管理工作

    310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概述 (一)药政管理的内容 药政管理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的政策法令和防病治病的需要,对生产、供应、使用和进口的药品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对违反药政法规,制售、使用有害人民健康的伪劣药品进行严肃处理,以保证人民用药的优质、安全和有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并规定有适应范围、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西药品及其制剂、生物制...
  • 五、职业病学

    270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职业病学科的崛起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全国没有一所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及专门从事职业病学的专业医师。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1956年9月在天津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独立研究机构“天津市劳动卫生研究室”。到1959年时,一些省、市、自治区级和某些大城市共有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十余所。1970年前后,全国廿余省市均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机构。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