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964 个相关结果.
  • 黄芪糯米汤

    …《妇人良方》卷十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 气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腹痛气坠下水等 益气安胎 黄芪糯米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妇人良方》卷十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具有益气安胎之功用。主治气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腹痛气坠下水等。 组成 糯米300g,黄芪39g,川芎5g。用法用量 将糯米用纱布袋装好,与黄芪、川芎同入砂锅,煎取浓汁。药汁分三次服。功用 益气安胎。主治 …
  • 三蜈散

    处方 蜈蚣(三条.一条蜜炙.一条酒浸.一条纸裹煨熟) 南星(三个.每个切作四块.逐个如蜈蚣法制) 白芷(半两) 功能主治 治诸风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入真麝香少许,热酒调一钱,食后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芎归补中汤

    处方 艾叶 阿胶(炒)川芎 五味子(杵,炒)黄耆(炙)当归 白术(炒)芍药(炒)人参 杜仲(炒)各3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益气补中,养血祛瘀。治气血虚弱,半产漏下。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水煎服。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
  • 旱莲车前汁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旱莲车前汁 处方 旱莲草 车前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 将二味捣自然汁,每日空腹时服200毫升。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从众录》卷三补。 摘录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二:旱莲车前汁 处方 旱莲草、车前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便下血。 …
  • 舒经汤

    …人大全良方》卷三 臂痛,亦治腰下疾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舒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臂痛,亦治腰下疾。 别名 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处方 片子姜黄120克 甘草 羌活各30克 白术 海桐皮 当归 赤芍药各6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治臂痛,下肢关节筋肉痛。 用法用量 每…
  • 附子鹿茸丸《普济方》

    …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补诸虚不足 附子鹿茸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具有补诸虚不足之功效。 组成 鹿茸,麋茸,附子,白龙骨各一两(37g),麝香一分(0.37g)。用法用量 上为末,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若觉得力即止,不可多服。功用 补诸虚不足。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1、《普济方》:“附…
  • 苦竹沥方

    别名 退热膏 处方 苦竹沥5合,黄连2分。 制法 绵裹黄连,入竹沥内浸1宿。 功能主治 肝实热所致目赤眦痛如刺不得开,或生翳障。 用法用量 退热膏(《普济方》卷七十三引《十便良方》)。 摘录 《证类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
  • 通痹散

    处方 独活 川芎 天麻 当归 白术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健脾化湿,活血通痹,治风寒湿邪侵袭下焦,两足至膝寒冷如冰,不能自举。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时用好酒调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 薤白散

    处方 鳖甲(炙)阿胶(炒)各60克 鹿角胶23克 制法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治久患咳嗽,肺虚成劳瘵,及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薤白一茎,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服。先嚼薤,次服药,一日三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 撞关饮子

    处方 丁香(不见火)沉香(不见火)砂仁(去壳)白豆蔻(去壳)三棱(去毛,炮)香附(去毛)乌药以上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 治关格不通,气不升降,胀满。 用法用量 上药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 《奇效良方》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