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2 秒,为您找到 349048 个相关结果.
  •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781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 (一)阴阳学说的研究 方法论意义的阴阳学说研究:自西医学传入我国,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在近现代对中医学是否还具有意义,在学术界就有争议。五十年代,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发展成为一场较大规模的争论。“文革”中,有关教材对阴阳学说大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给予定位。“文革”后,随着新的文化“启蒙”运动,...
  • 加味四君子汤

    1315 0001-01-01 《中药方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黄耆 白扁豆(蒸)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治痔血已久,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心悸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汤调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颇效,所谓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摘...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033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即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侣山堂类辨》)。心、肺、脾、肝、肾五脏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变化,但脏与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单是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而形成了脏与脏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
  • 第二节 常用经穴与奇穴(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782 0001-01-01 《气功外气疗法》
    一、头面部 百会 【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之正中是穴。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癫痫,耳鸣,耳聋,鼻塞,脱肛,阴挺等。 【应用】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天满、维会、泥丸宫。是练功和外气治疗的重要穴位。 (一)头为诸阳之会,该穴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沟通经气,升阳益气,健脑醒神的作用。练气功意守百会,可使气虚下陷之阳气上升,能治疗子宫脱...
  • 当归芍药汤

    1734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当归芍药汤 处方 当归9克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 甘草各6克 大枣10枚 干地黄6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产后虚损,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兰室秘藏》卷中:当归...
  • 胡芦巴丸

    652 0001-01-01 《中药方剂》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百一选方》:胡芦巴丸 处方 胡芦巴(炒)500克 大巴戟(炒)川乌(炮,去皮)各180克 川楝子(炒)560克 茴香600克 吴茱萸(汤浸七次,炒)300克 制法 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肠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吐者。 ...
  • 降气汤

    86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降气汤 处方 紫苏叶(去梗)四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炮制 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 治中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
  • 败毒散

    974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败毒散 来源 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