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8
秒,为您找到
626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牡蛎
…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①《本经》:"主
伤寒
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②《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
桃枝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煎水含漱或洗浴。 复方 ①治卒心痛: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顿服。(《补缺肘后方》) ②治天行匿下部生疮:浓煎桃枝如糖,以通下部。若口中生疮,含之。(《
伤寒
类要》)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桃枝 拼音注音 Táo Zhī 英文名 Peach twig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
牡丹皮
…注射
伤寒
和副
伤寒
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②降压作用 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③抗菌作用 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伤寒
杆菌…
火麻仁
…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火麻仁 拼音注音 Huǒ Má Rén 别名 麻子(《本经》),麻子仁(《
伤寒
论》),大麻子(《本草经集注》),大麻仁(《药性论》),白麻子(《千金·食治》),冬麻子(《食医心镜》),火麻子(《本草新编》)。 出处 《日用本草》 来源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秋…
苏木
…的宁与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 ③抗菌作用 苏木煎液(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伤寒
杆菌作用较强,效价均达1:1600(纸碟法及试管法)。浸、煎剂对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副
伤寒
丙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显著,对百日咳杆菌、
伤寒
杆菌、副
伤寒
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亦有作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④其他作用 苏木煎剂必须在10%以上对体外肝蛭才有…
庵摩勒
….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 药理作用 干燥果实,先用80%醇提取,再用醚提取,以盐酸酸化可得良好的抗菌活性物质;对葡萄球菌、
伤寒
杆菌、副
伤寒
杆菌、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真菌则无作用。 果实的提取物予兔口服可增加体重及血中总蛋白含量而不改变各蛋白部分之间的比例,说明它有同化作用。 同属植物Phyllanthus niru…
地乌
…onins)AF-A、B、C、D,皂甙AF-C即为林荫银莲花皂甙Ⅰ(flaccidoside Ⅰ),还含林荫银莲花皂甙Ⅱ、Ⅲ。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腹腔注射地乌煎剂对家兔
伤寒
副
伤寒
所致发热有明显降湿作用,对小鼠化学致痛(醋酸扭体法)有显着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400mg/kg,能明显抑制其自发活动并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也证明两药有…
蛇莓
…《分类草药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①《别录》:"主胸腹大热不止。" ②陶弘景:"疗
伤寒
太热。" ③《食疗本草》:"主胸胃热气;主孩子口噤,以汁灌口中。" ④《日华子本草》:"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⑤《纲目》:"敷汤火伤。"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肿止痛,去瘀生新,浸…
玄参
…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对
伤寒
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 此外,同属植物S.grosslwimi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
猪苓
…湿症而肾虚者忌。" ③《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功能主治 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①《本经》:"主痃疟,利水道。" ②《药性论》:"解
伤寒
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③《珍珠囊》:"渗泄,止渴,又治淋肿。" ④《医学启源》:"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 ⑤《医学入门》:"治中暑消渴。" ⑥《纲目》:"开腠理,治淋…
1..
«
16
17
18
19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