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3 秒,为您找到 190209 个相关结果.
  • 《仲景存真集》

    1115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著作。二卷。清·吴蓬莱编撰(书商曾托名陈修园着)。刊于1864年。上卷以张仲景伤寒六经诸方及其主治病证为主干,并揉合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有关注文,编成较浅近的歌诀。自谓得仲景《伤寒论》之真谛。下卷为医论,包括主病、运气、方、脉等多方面论述,但内容较为芜杂凌乱,缺乏条理。现存几种清刻本、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
  • (仲景)理中丸方

    (此方自仲景原论中第七卷集入于此)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成注引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人参白术甘草之甘。以缓脾气调中。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干...
  •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金鎞疏钞》。十五卷。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作者自视甚高,除正面论述外,还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现存明清刻本。
  • 《仲景伤寒补亡论》(全本)

    1162 0001-01-01 《仲景伤寒补亡论》
    作者:郭雍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1年 徐序 余幼习医.凡足以羽翼仲圣伤寒论者.无弗究心.即知宋有常器之、庞安常、郭白云三先生.常氏之书.世无传本.庞氏刻本已鲜.家藏抄本.亦多缺误.原本藏江村袁氏.后归顾抱冲.抱冲殁.归员峤黄氏.近将梓而寿世也.至郭氏补亡论.予家旧藏抄本.熟读寻绎.有年所矣.是书重刻于明之季世.观青田刘公序文.知是时已将...
  •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

    100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金鎞疏钞》。十五卷。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作者自视甚高,除正面论述外,还力图将《伤寒论》注家中一些违悖《内经》、仲景原文精义的见解,一一予以订正详辨。现存明清刻本。
  •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821 0001-01-01 《伤寒补亡论》
    雍曰。辨脉者。辨伤寒之脉也。平脉者。平众脉也。今辨脉法中。虽有意相槎桠者。世以仲景之法。只此二篇。垂百世之师范。虽王叔和撰次。一字不敢妄易。仍旧次第录之。其问答。皆仲景本文也。 仲景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伏、(一作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雍曰。此谓阴脉阳脉。非谓脉之阴阳也。 ...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977 0001-01-01 《医宗金鉴》
    『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伤寒论』得成无已创注,续者五十余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今于其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博采群书,详加注释,俾二书并行于世,庶后之业医者,不为俗说所误,知仲景能治伤寒,未尝...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836 0001-01-01 《医宗金鉴》
    『伤寒论』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删其驳杂,补其阙漏,发其余蕴,于以行之天下,则大法微言,益昭诸万世矣!
  •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雍曰.辨脉者.辨伤寒之脉也.平脉者.平众脉也.今辨脉法中.虽有意相槎桠者.世以仲景之法.只此二篇.垂百世之师范.虽王叔和撰次.一字不敢妄易.仍旧次第录之.其问答.皆仲景本文也. 仲景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伏、(一作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雍曰.此谓阴脉阳脉.非谓脉之阴阳也....
  • 《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

    伤寒著作。宋·许叔微撰。卷数不详。据许氏《伤寒发微论》中记载:“余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伤寒百证歌》也有类似记载。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