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92012 个相关结果.
  • 六因条辨卷中

    966 0001-01-01 《六因条辨》
    崇明陆廷珍子贤氏着绍兴裘诗新韵初重校 伏暑辨论 尝观医书林立,并无伏暑之名。惟(己任编)有秋时晚发,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因着伏暑之称。盖人于盛暑之际,汗泄气疏,百节弛涨,设或有隙,邪乘虚入,《内经》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又云:春伤于风,夏必餐()泄,夏伤于暑,秋必发疟;秋伤于燥(),冬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可知四时伏气,皆能为病。即...
  •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4330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中医学对于传染病认识很早,从历史看,金元以前历代医家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为基础来对各种传染病进行辨证论治。金元以后,特别是在清代温热学派兴起以后,不少温热学派学者,反对以伤寒法治疗温病,这就掀起了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派之争,至今尚未结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学对于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并在此基...
  •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2947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第一节 作者吴瑭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一、吴瑭生平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其生卒年代,一般有两说:一说1736年—1820年(《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即清乾隆、嘉庆之间;一说1758年—1836年,即乾隆、道光之间。根据吴氏著述及多篇序文推算,以后说为可靠。吴氏曾有“丁...
  • 第三节 中医学对传染病诊断治疗的认识

    2455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三节 中医学对传染病诊断治疗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学对传染病诊断治疗的认识 中医学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认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辨病论治、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两个方面。 一、辨病论治 中医学曾列举很多有关传染病方面的具体疾病。这些疾病有的是根据发病季节命名,如春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湿、伤寒等;有的是根据临床特点,如疟疾、痢疾等;有的是根据发病原因...
  • 第三章《温病条辨》的基本内容

    1030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三章《温病条辨》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温病条辨》的基本内容 《温病条辨》一书,是温病学派著作中最系统、最完整、集大成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因此我们在本章中通过对《温病条辨》基本内容的介绍,概述其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这样还可以使读者在学习原文之前,对本书先有一个总体了解。
  • 上编·学说辩正

    2489 0001-01-01 《温病正宗》
    第一章·温病解释之正误 后汉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自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则其为广义《伤寒论》明矣。广义伤寒云者,即《难经》所谓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盖伤寒乃外感之总名,《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惜其书经三国兵燹残缺失次,江南诸师复秘其要方不传。迨晋王叔和撰次其遗论仅得十卷,即今存之《伤寒论》也。又宋·王洙于馆阁...
  • 加味清宫汤

    680 0001-01-01 《中药方剂》
    《温病条辨》卷二:加味清宫汤 处方 元参心9克 莲子心1.5克 竹叶卷心6克 连翘心6克 犀角尖6克(磨冲)连心麦冬9克知母9克 银花6克 功能主治 治暑温蔓延三焦,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沥50毫升冲入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温病条辨》卷二:加味清...
  •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939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温病著作。二卷。清·杨璇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璇《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撰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重点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的辨证治疗和方药,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的附方三十余首,均详载其主治及服用法。现有几种清刻本。
  • 《南病别鉴》

    819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参考章虚谷注本,内容有所删节或补充发挥;《伤寒直解辨证歌》虽沿用伤寒名称,实为论述温病,仍宗叶、薛(生白)意旨论治。宋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