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11034 个相关结果.
  • 香椿子

    …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寒,治冷骨风及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复方 ①治风寒外感:香椿子、鹿衔草。煎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胸痛:香椿子、龙骨。研末冲开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风湿关节痛:香椿子炖猪肉或羊肉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疝气痛:香椿子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痔漏:香椿子、饴糖。蒸服。(《贵州中医验方》) …
  • 杉木根

    …,包患处。(《四川中药志》1979年)②用鲜杉木根45g。酒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2、治骨折,脱臼,先将伤部复位后,取鲜杉根或茎二重皮、鲜梧桐皮、毛花桃根各等量,加酒糟酌量,捣烂敷伤部,外以杉木皮固定。(《福建药物志》)3、治痔疮肿痛,取生杉树根500g,放水1500g,煎至1000g左右,将药水倒入盆内,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min。[《新中医》1984,(7)…
  • 百舌鸟

    …本草》:主胃中作痛。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黑头晕。4、《中国动物药》:止痛,补养,强壮。治头目眩晕,胃痛,小儿语迟。5、《贵州药用动物》:杀虫。主治诸虫。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诸虫:乌鸫1只,去羽毛及内脏,加水煮熟,一次吃下,或将乌鸫去羽毛及内脏的全体,干研末,用开水冲服,每次5g,每日早晚各1次。(《贵州药用动物》)附注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
  • 白马骨根

    …煎服。(③方以下出《中医药实验研究》) ⑥治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目中起翳:白马骨根五至七钱,猪肝二两。蒸汤,食肝及汤。 ⑦治咳嗽痰中带血:白马骨根-至二两,用瘦猪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 ⑧治历节风:白马骨根二至三两。用猪蹄-只煎汤,以汤煎药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瘰疬:路边荆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
  • 鼠肾

    …于小儿惊风,狐疝。 《中药大辞典》:鼠肾 拼音注音 Shǔ Shèn 别名 鼠印(《岣嵝神书》)。 出处 《医林纂要》 来源 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鼠"条。 功能主治 治小儿惊风、狐疝。 复方 ①治小儿惊风,不分急慢,肝风火动,手足抽扯:鼠肾一对,辰砂几分,或以人参同煎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狐疝…
  • 枇杷核

    …治瘰疬。"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 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
  • 龙船花根

    …疡肿痛,跌打损伤。</p> <p>龙船花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龙船花IxorachinensisLam.的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中药大辞典》:龙船花根 拼音注音 Lónɡ Chuán Huā Gēn 别名 红缨花树根(《广东中医》4(9):378,1959)。 出处 …
  • 油菜子油

    …。 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本经逢原》:治痈疽及痔漏中生虫,以香油涂之。 油菜子油,中药材名。本品为油菜子的脂肪油。功能主治为: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本经逢原》:治痈疽及痔漏中生虫,以香油涂之。 拼音注音 Yóu Cài Zǐ Yóu 别名 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油菜子的脂肪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芸…
  • 景天三七根

    …止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捣敷。 复方 治筋骨伤痛:鲜土三七根四、五条。洗去泥沙,用老酒二、三杯,红糖煎汤调服,有活血止痛功效。(《浙江中医杂志》(3):126,1957)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景天三七根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消肿,定痛。主治 治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筋骨伤痛。用法用量 内服:9-1…
  • 蓖麻叶

    …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白汤化下,日进一服。(《普济方》无忧丸) ⑤治鹅掌风:鲜蓖麻叶,揉软贴患处,干则再易。(《中医药实验研宄》) ⑥治痈疖已溃:干蓖麻叶热水浸软贴患处,如有鲜叶更好。(《中医药实验研究》)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蓖麻叶 拼音注音 Bì Má Yè 英文名 Castor Leaf 出处 出自《唐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