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41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凉血润燥饮《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部皮肤发红脱屑、瘙痒。②《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青年素禀血热之体,心绪烦扰,五志化火,血热化燥生风,肌肤甲错,潮红瘙痒,破如刀锉 凉血清热,滋阴润燥 凉血润燥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具有凉血清热,滋阴润燥之功效。主治①《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毛发红糠疹,头皮、颜面、双肘、膝部皮肤发红脱屑、瘙痒。②《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青年素禀血热之体,心绪烦扰,五志化…
加味寿胎丸
…症状鉴别
诊断
学》 肾虚胎漏。先天不足,肾气虚怯,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不固,胎漏下血,腰脊痠痛腿软,头晕耳鸣,尺脉细弱 补肾安胎 加味寿胎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具有补肾安胎之功效。主治肾虚胎漏。先天不足,肾气虚怯,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不固,胎漏下血,腰脊痠痛腿软,头晕耳鸣,尺脉细弱。 处方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黄耆、白术、阿胶、莲房炭。 功能主治 补肾…
加味三补丸
…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加味三补丸 处方 黄连、黄芩、黄柏、紫地丁、椿根皮。 功能主治 湿热赤白带。带下赤白相杂,质粘气秽,量多,绵绵不断,外阴湿痒,甚或肿痛,少腹坠胀而痛,小便赤涩,或频数而痛,胸闷心烦,口干口苦,舌苔滑腻而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 《叶氏女科》卷二:加味三补丸 处方 黄芩(酒炒)1钱,黄连(酒炒)1钱,…
健脾除湿汤
…症状鉴别
诊断
学》 脾虚湿盛而致掌跖发疱;脾虚湿恋而致皮肤皲裂 健脾除湿 健脾除湿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主治脾虚湿盛而致掌跖发疱;脾虚湿恋而致皮肤皲裂。 《中医杂志》:健脾除湿汤 处方 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 功能主治 …
栀子大黄汤《伤寒大白》
…寒大白》卷三 伤寒懊依,又兼心下热痛,发黄 栀子大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大白》卷三。主治伤寒懊依,又兼心下热痛,发黄。 歌诀 组成 栀子、豆豉、枳实、大黄、茵陈。主治 伤寒懊依,又兼心下热痛,发黄。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证候鉴别
诊断
学 第二版》:“若里实重者,症见腹满且胀,大便不通等,治宜清热利湿退黄,兼以攻下里实,方宜栀子大黄汤。(《伤寒大白…
菊花芍药汤
…症状鉴别
诊断
学》 阴虚阳亢,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或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养阴平肝定眩 菊花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具有养阴平肝定眩之功效。主治阴虚阳亢,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或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处方 菊花、赤白芍、白蒺藜、丹皮、钩藤、天麻、夜交藤、生地、桑椹子。 功能主治 养阴平…
龙胆草散《种痘新书》
…生翳障 清肝明目 龙胆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种痘新书》卷十二。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痘毒入眼,生翳障。症见肝热溲赤,头目疼痛,口渴,苔黄,脉弦数。 组成 龙胆草五分,菊花、蒺藜、白芷各三分,防风、黄连、蝉蜕、木贼、栀子各二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清肝明目。主治 痘毒入眼,生翳障。运用 本方以肝热溲赤,头目疼痛,口渴,苔黄,脉弦数为
诊断
特点…
黄白散《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狗咽。喉中忽觉结塞不通,如喉痹状 黄白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二三。主治狗咽。症见喉中忽觉结塞不通,如喉痹状。 组成 芒消(研)一两半,硫黄(研)一两。用法用量 先将芒消于铫子内熬令沸,澄清,下硫黄末于铫子内,搅令焰出绝,倾在新碗内,放冷,为细末。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主治 狗咽。运用
诊断
要点,喉中忽觉结塞不通,如喉痹…
止带汤
…症状鉴别
诊断
学》 湿热白带。带下色乳白,呈凝乳块状(或豆腐渣状),气味腥秽,外阴异常搔痒,或兼阴道刺痛,苔薄白或黄腻,脉象濡数 清热除湿 止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
诊断
学》。具有清热除湿之功效。主治湿热白带。带下色乳白,呈凝乳块状(或豆腐渣状),气味腥秽,外阴异常搔痒,或兼阴道刺痛,苔薄白或黄腻,脉象濡数。 处方 黄柏10克,苍术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药12克,泽泻1…
地黄人参丸
…阴补精,益气养血之功效。症见气血两虚。 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人参各30克。用法用量 上5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盐汤送下。功用 滋阴补精,益气养血。运用
诊断
要点:气血两虚。重要文献摘要 《人参治病亦养生》:“地黄人参丸,滋阴补精,益气养血。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人参各30克。上5味为末,炼蜜为…
1..
«
1
2
3
4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