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133327 个相关结果.
  • 湿疹

    947 2023-11-28 《中医儿科学》
    湿疹 湿疹 小儿湿疹古称“胎风”,“奶癣”、“胎𤼏疮”,是婴幼儿皮肤表面发生红疹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以面部对称性出现细粒红疹,瘙痒、破后糜烂流水,常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多发于满月至1岁左右的小儿,尤以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最为常见。主要由于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 古代文献中,言小儿疮、癣、风,有时包括本病。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湿热内蕴,复感...
  • 黄花夹竹桃

    591 0001-01-01 《本草百科》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夹竹桃 拼音注音 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别名 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 来源 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属植物黄花夹竹桃 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 Schum.,以叶 及种子 入药。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晒干;叶随时可采。 ...
  • 加减小建中汤

    724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学从众录》卷一:加减小建中汤 处方 人参 归身(米拌炒)桂枝木 白芍 兰枣 功能主治 治虚劳,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右虚左小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原书按云:”此方生姜定不可少。” 摘录 《医学从众录》卷一 ...
  • 指迷茯苓丸

    432 0001-01-01 《中药方剂》
    出处 指迷茯苓丸,出自明·《证治准绳》。本方又名“茯苓丸”。 组成 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枳壳半两(15克)、风化朴硝三钱(9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姜汁糊丸,每次服6克。也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 主治两臂疼痛,或四...
  • 三三医书

    三三医书 三三医书 裘吉生(字庆元)辑,约刊于1923年。 该书包括以下九十九种: 第一集 1.《温热逢源》三卷。清•柳宝诒撰, 2.《医事启源》一卷。日•今树亮撰。 3.《医经秘旨》二卷。明•盛寅编。 4.《医病简要》一卷。清•张畹香撰。 5.《医阶辨证》一卷。清•汪必昌撰。 6.《喉科秘诀》二卷。破头黄真人撰。宫兰翁姜白豆述。民国...
  •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50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急病治疗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对急病的研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1954年,石家庄地区运用温病理论和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后,急病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对急腹症,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治疗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前景并不十分乐观,由于西医在我国迅速发展,使中医治疗急病这块阵地逐步缩小。又由于在对待中医问题上存有...
  • 目与肝

    1532 0001-01-01 《中医眼科备读》
    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素问·金匮真言论》) 按:本条根据五行学说理论,应用取类比象方法,将人体五脏与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窍(目、舌、口、鼻、耳)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肝与东方、青色、目相配,肝开窍于目,为中医眼科的主要理论之一,无论在阐述眼的生理、病理或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梅核气(癔性咽喉异感症)

    1125 2023-11-28 《中医喉科学》
    梅核气(癔性咽喉异感症) 梅核气(癔性咽喉异感症) 不论癔性咽喉异感症也好,咽喉神经官能症也好,癔球也好,都是没有梅核气一名的广泛传流、家喻户晓。 《冯氏锦囊秘录》中也有“梅核”(19卷)其名,但不是指此病而是属于颈部淋巴结炎或结核性颈淋巴结炎。 本症好发于女子,所以《金匮要略》就专指“妇人”。但男子也未始没有,故《女科经纶》谓:“妇人血分受寒,...
  •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77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解剖学 北宋在中国古代解剖学史上有重要成就。此期间前后曾进行过两次人体解剖活动,并由此产生了两部人体解剖学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广西地方官府处死欧希范等五十六名反叛者,并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吴简(一作灵简)与医生和画工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尸体的内脏器官,并由画工宋景描绘成图,这便是《欧项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