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 木香保命丹

    …大防风(去芦头,干称)山药(生用)甘草(酥炙微黄)赤箭(生用)各30克 麝香9克(真者,别研)朱砂(上好者)4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其药分作十分,将麝香一分拌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调养荣卫,升降阴阳,补益五脏。治体虚中风,口眼喎斜,手足偏枯,四肢拘挛,屈伸不得,麻痹不仁,惊痫等病,遍身瘙痒疼痛,头目昏暗;风入腹内,拘急切痛,体如虫行,心神恍惚;伤风瘴疫,偏正头痛,诸…
  • 梨浆饮《活幼口议》

    …一服。议曰:此方治脾积寒热,其状如疟,乃由脾气阴阳相胜故也。其寒在先,阴胜于阳,其热在后,阳胜于阴。阴阳循之经络,传归于本,依前复作,不越三日而止,重则头痛呕逆,久则二三岁不歇,左胁有块,小者如桃李,大者似坏碟。治法下去癥积,痞块自消.然寒热亦未能自解,宜先与服梨浆饮,连滓并三服定,去寒热了,方可下积。问之药性寒凉,何以御之?答曰:所谓先寒后热,犹阴阳胜伏,递相更变,阴积阳亏,逆之致反,故寒极热生…
  • 龙虎饮

    …义 道家以龙比作人之元阳,以虎比作人之肾水,本方名曰“龙虎饮”,是取阴阳相合,水火既济之意。方中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附子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助鹿茸补益荣养机体之力;人参、黄芪健脾益气;当归养血行血;石斛养胃生津;杜仲、肉苁蓉补肝肾,强筋骨;草薪祛风湿而通络;木瓜味酸入肝,疏利筋脉。诸药相伍,阴阳相交,水火相济,则精充血足,筋脉得养,虚劳脚弱自愈。运用 临床常用于证…
  • 救儿回生汤《辨证录》

    …用量 水煎服。功用 补脾胃,止吐泻。主治 小儿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痉,头摇手动,眼目上视,身体发颤,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方义 此方补中有利,调和于脾胃之内,则阴阳有既济之欢,自然无变动之害矣。或曰补之是矣,少加去风散热之药,未为不可。夫热当夏令,或可少加黄连数分,以解其暑,若值冬令,更当增人辛热之品。盖小儿吐泻之后,热必变寒,况加时令之严寒乎,断不可用寒凉也…
  • 小白薇圆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妇人冲任虚损,子脏受寒,久无子息,及断续不产,此因上热下冷,百病滋生;或月水崩下,带漏五色,腰腹疼重,面黄肌瘦,或因产乳不能将护,登厕太早,或久坐湿地,并冷风从下入,血脏既虚,风邪内乘;或月水当行,失于调摄,伤动胞络,阴阳不和,上焦虚阳壅燥,下脏邪冷结伏。致使胎孕不成,冷极伤败,月水不匀,饮食减少,夜多盗汗,面生僢僣,齿摇发落,脚膝疼重,举动少力,并宜服之。常服…
  • 百子附归丸《摄生众妙方》

    …后,月事参差,有余不足诸证。2.《古今医统大全》:阴阳不利,气血不足,不孕 1.《摄生众妙方》:调经养血,安胎顺气。2.《济阴纲目》:种子 百子附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摄生众妙方》卷十一。具有1.《摄生众妙方》:调经养血,安胎顺气。2.《济阴纲目》:种子的功效。主治1.《摄生众妙方》:胎前产后,月事参差,有余不足诸证。2.《古今医统大全》:阴阳不利,气血不足,不孕。 歌诀 百子附归四…
  • 燮理汤

    …减化裁 单赤痢,加生地榆二钱;单白痢,加生姜二钱;血痢,加鸦胆子二十粒去皮,药汁送服。各家论述 方中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分并用,阴阳燮理于顷刻矣;用白芍者,《伤寒论》诸方,腹疼必加芍药协同甘草,亦燮理阴阳之妙晶;且痢证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胆火逆冲胃口,后重里急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白芍能泻肝胆之火,故能治之,矧肝主藏血,肝胆火戢,则脓血自敛也;用山药者,滞下久则阴分…
  • 神交汤

    …三钱,菟丝子一两。功用 大补心肾。主治 健忘,肾两开,对人说话,随说随忘,人述其言,杳无记忆,如从前并不道及。方义 本方为阴阳两虚所致。主症以失眠,心悸气短,腰酸腿软,脉细为重点。方中巴戟天、菟丝子、玄参、山药调理阴阳;人参、麦门冬、柏子仁、丹参、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其功效。运用 适于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属刚阳两虚者。重要文献摘要 《辨证录…
  • 加味异功汤

    …血两伤,《经》云:劳者温之。故以异功温补中焦之气,归、桂合异功,温养下焦之血,以姜、枣调和营卫,使气血相生,而劳疟自愈。此方补气,人所易见,补血人所不知,《经》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凡阴阳两伤者,必于气中补血,定例也。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异功汤组成 人参三钱,当归一钱五分,肉桂一钱五分,炙甘草二钱,茯苓三钱,白术(炒焦)…
  • 解毒槟榔丸

    …皮炙)1两,大黄1两,黄柏3两,牵牛头末4两。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抑上奉下,壮阳,强筋骨,添髓,起阳道,益子精,益寿。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阳,散郁结,活气血,发痛消痒,调血脉。主心火有余,肾水不足,上实下虚,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大便脓血闭涩,风壅精热,口苦烦燥,涕唾稠,咳嗽,血溺血崩,腹胀气满,手足痿弱,四肢无力,面色痿黄;及酒疸食黄,宿食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