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231 个相关结果.
  • 黄耆鳖甲汤

    … 鳖甲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黄耆鳖甲汤 处方 黄耆1两(锉),鳖甲(去裙襕,醋浸,炙)1两,知母半两(焙),桑根白皮半两,甘草3分(炙,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炒),白术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温病,愈后夹劳,形体羸瘠,或寒或热,如疟状,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
  • 甘桂汤《幼幼新书》

    …名为甘挂汤。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黄芩各一两半,柴胡四两。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以二服滓再合煎一服。政和二年壬辰,余在澧阳,是春疫疾大作,诸小儿服此药皆免。”3.《温病大成》:“甘桂汤,治春间疫气欲作,为先气壅,畏风痰嗽,头昏鼻寒,困闷,是其疾也。当先以甘桂汤理之,凡春气动,先以此汤驱之,大人小儿皆可服。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黄芩各一两半,柴胡四两。上㕮咀。每…
  • 六磨饮《证治要诀类方》

    …,但纯用诸般破气药磨服,殊失本方养正行滞之旨。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内科临证诀要》:“木香顺气六磨饮: 指木香顺气丸和六磨汤,分别用于聚证之肝气郁结和食滞痰阻。” 《时门医述 伤寒温病融会贯通》:“胸膈痞满、腹胀胁痛者,宜疏肝理气,可用逍遥散、疏肝流气饮、柴胡疏肝散;开郁理气,可用四磨饮,实证用五磨饮及六磨饮;喉头痰气互结,则宜理气化痰,用半夏厚朴汤;腹胀大,则宜理气消胀,用木香…
  • 举斑汤

    …循衣撮空,脉微者,加人参3钱,得补发出者不死。 摘录 《温热暑疫全书》卷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举斑汤歌诀 举斑白芷穿山甲,当归赤芍柴升麻;阴斑内陷入血中,升阳透毒温病罢。组成 白芍药一钱、当归一钱、升麻五分、柴胡七分、白芷七分、穿山甲二钱、水姜一片。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功用 托里举斑。主治 疫气留血分,里气壅闭,不下则斑…
  • 枳实导滞汤

    …6克 生绵纹4.5克(酒洗)净楂肉9克 尖槟榔4.5克 川朴4.5克 川连1.8克 六和曲9克 连乔4.5克 紫草9克 细木通2.4克 生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下滞通便。治温病热证而有里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枳实导滞汤组成 枳实(炒)三钱,白术(炒焦)五钱,茯苓三钱,黄芩(酒炒)二钱,黄连(姜汁…
  • 第二真黄风汤《医略十三篇》

    …,服第一真黄风汤后,六经表证已解,里证未除,或二便阻隔或变色,或神志不清,或语言謇涩,或口眼喎斜,或半身不遂,舌苔或白滑,或黄厚,或黧黑,胸次或舒或不舒,饮食或进或不进者。重要文献摘要 《温病大成》:“第二真黄风汤,主治真中风初感,服第一真黄风汤后,六经表证已解,里证未除,或二便阻隔,或变色,或神志不清,或语言蹇涩,或口目喁斜,或半身不遂,舌苔或白滑,或黄厚,或黧黑,胸次或舒或不舒,饮食…
  • 犀连承气汤

    …闭,身热口渴,烦躁而动,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循衣摸床,便闭尿赤,舌质红绛,苔焦黄或黑糙,脉沉实而数。方义 此方合犀角地黄与承气二汤加减。夫邪实壅滞,不得不清下并举。然犀角地黄汤去赤芍、丹皮,以其热邪在内,故佐苦寒之黄连以清里热。承气之减去芒硝,以温病之廖闭,究不如伤寒之燥矢,故无需用咸以软坚。重要文献摘要 《古方令释》:“特以腑热邪毒,上蒸心脑,神昏谵语为异耳,须选犀连承气汤泄…
  • 益气养阴解毒汤

    …早晚服。功用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 急性白血病。方义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原发恶性疾病,其发病急,常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虚弱等症,相当于中医的“温病”,“血证”、“疽瘕”、“虚弱”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正气虚弱,又感邪毒。邪毒潜伏于内,化热伤阴,耗伤正气。因此常表现为气阴两虚,方中以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阿胶补气健睥养血;生地、麦冬、天冬…
  • 苦参汤

    …名见《千金》卷十:苦参汤 处方 苦参2两,黄芩2两,生地黄半斤。 功能主治 伤寒时气温病5-6日以上者。 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注意 忌芜荑。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温病截然两途,凡医但见壮热、头疼,概行发散,信手杀人,曷知温病是久伏少阴之邪,得春时温暖之气蕴化,湿从内发外,故用苦参搜逐肾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湿寒除热,若五…
  • 荆防葛根汤《烂喉丹痧》

    …中国医学大成终集》:“荆防葛根汤,荆芥钱半,防风钱半,葛根(煨)钱半,牛蒡(炒,打)三钱,生草五分,桔梗钱半,枳壳一钱,白杏仁(去皮尖)三钱,便溏勿研土,贝母(去心,研)三钱,加浮萍草三钱。”3、《温病大成》:“凡形寒壮热,咽喉肿痛,头疼,咳嗽,胸闷鼻塞,呕恶,两目汪汪,手足指冷,脉来濡数或浮数,此即厉邪痧症,需进荆防葛根汤一二剂,使其汗畅,痧透点至足心为顺。舌有芒刺,始进辛凉清解之品。凡痧,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