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283 个相关结果.
  • 何首乌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何首乌 拼音注音 Hé Shǒu Wū 别名 地精(《何首乌录》),亦敛(《理伤续断秘方》),首乌(《经验方》),陈知白(《开宝本草》),红内消(《外科精要》),马肝石(《纲目》),黄花乌根、小独根(《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栽后3~4年春、秋采挖,洗净,切去两端,大者对半剖开,或切厚…
  • 木鳖子

    …后服一次,服半月。(《仁斋直指方》木鳖膏) ⑤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普济方》) ⑥治小儿丹瘤:木鳖子新者去壳,研如泥,淡醋调敷之,一日三、五次。(《外科精义》) ⑦治倒睫拳毛,风痒,亦烂:木鳖子仁捶烂,以丝帛包作条,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次服蝉蜕药为妙。(《孙天仁集效方》) ⑧治阴疝偏坠痛甚: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檗、芙蓉末敷之。(《寿域神方》) …
  • 蒲公英

    …、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2)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
  • 啤酒花

    …因投照条件不同而不能对比者10例。服药后少数病人有口干、上腹不适等反应,均较轻微,继续服药或对症处理即逐渐消失。 ④治疗淋巴结结核 用酒花素软膏外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同时根据局部病变的不同情况,按外科常规扩创、切除、清理创面;对合并严重混合感染者,可并用抗菌素及抗结核药。临床观察各型淋巴结结核80例,结果治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31例,近期有效率75.75%。其中以炎症为主的病变疗效较显著。…
  • 紫花地丁

    …响。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2、《玉楸药解》:行经泄火,散肿消毒。 3、《医林纂要》:补肝燥脾,平血热,去壅湿。 4、《药性切用》:泻热解毒,为外科敷治专药。 5、《要药分剂》:能治黄疸内热。 6、《本草用法研究》:通营破血。 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麦粒肿,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8、《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刀伤,跌打;内服止…
  • 菝葜

    …《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⑩治赤白带下:菝葜半斤,捣碎煎汤,加糖二两。每日服。(《江苏药材志》) ⑾治流火:铁刺苓煎汁与猪脚煮食,或配土牛膝二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外科急性感染 菝葜根1斤切碎,甘草25克,水煎两次,滤液合并文火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菝葜根浓度相当于50%。每次50毫升,日服2次。门诊治疗疖痈67例,随访27例均获显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乳腺炎…
  • 黄药子

    …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②《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人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明矣。" 备注 历代《本草》关于黄药子的原植物,记载不一,且与红药子混而不分。目前商品黄药子,主要为上述品种,虽与多数《本草》…
  • 菊花

    …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
  • 连翘

    …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如加减消毒饮(《外科真诠》)。若疮疡脓出,红肿破溃,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如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 2、治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 3、治湿热壅滞所致之小便不利或热淋涩痛,多与车前子…
  • 胡黄连

    …(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⑾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论》) ⑿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各家论述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