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374395 个相关结果.
  • 胃部药队

    947 0001-01-01 《本草害利》
    胃部药队〔补胃猛将〕 白术 (见脾部) 胃部药队〔补胃猛将〕 绵 (见肺部) 胃部药队〔补胃猛将〕 大枣 (见脾部) 胃部药队〔补胃次将〕 白扁豆 (见脾部) 胃部药队〔补胃次将〕 怀山药 (同上) 胃部药队〔补胃次将〕 炙甘草 (同上) 胃部药队〔补胃次将〕 龙眼肉 (同上) 胃部药队〔补胃次将〕 红枣 (见脾...
  • 十一、补益药

    1099 0001-01-01 《中医眼科学》
    凡能补益正气,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虚证一般分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补益药也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人体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气虚和阳虚主要表现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每易导致阳虚,血虚和阴虚主要表现为体内精血津液的耗损,阴虚者可兼血虚,而血虚者可致阴...
  • 一、祛风药

    1215 0001-01-01 《中医眼科学》
    凡具有辛散疏风作用,能疏散皮肤腠理、骨肉、经络,关节间滞留风邪的药物,称为祛风药。 (一)祛风散寒药 1. 功效:祛风胜湿,除痒止痛,散头目滞气。 应用: (1)本品广泛用于风邪外袭所致头目疼痛、眼睑生疮、椒疮、迎风流泪、暴风客热、黑睛生翳等。常与荆芥,羌活配伍,祛风散邪,如羌活胜风汤。若用于风邪化热,或风热所致目病,常与连翘,黄芩配伍,祛风清热,...
  • 冬瓜洗面药

    441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冬瓜1个(以竹刀子刮去青皮,切作片子)。 制法 酒1升半,水1升,同煮烂,用竹绵擦去滓,再以布滤过,熬成膏,入蜜1斤,再熬稀稠得所,以新绵再滤过,于瓷器内盛。 功能主治 颜面不洁,苍黑无色。 用法用量 熬药时,用柴二秤,炭一秤,布一丈。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 金疮收口药

    469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小皂子树(独棍者,晒干不见火)、龙骨2钱(酒煅1次),血竭1钱,凤尾脱1钱,松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葛苎1钱,马屁勃1个。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金刃伤。 用法用量 用撒疮口。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八十七
  • 补肉药

    78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别名 补肉膏 处方 香油1两,黄蜡8钱,密陀僧5分,乳香1钱,没药1钱。 制法 熬膏。 功能主治 跌扑闪挫,面伤青黑,伤重者。 用法用量 外贴。手脚骨被压碎者,取大片桑皮,将补肉膏、定痛膏糊在桑皮上,夹贴骨肉上。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 瓷药散

    795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白瓷药1两(细研),柏叶1两(微炙),柏树细枝1两(锉,炒黄),茴根1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崩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方中茴根,《普济方》作茜根。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 桂药散

    443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没药1分(研),官桂半两,当归3分(生用)。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如伤寒候,寒热不调,心惊头昏,体虚,四肢无力,饮食全不思。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炒葱白酒送下,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三引《卫生家宝方》
  • 箍围药

    672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围药之今称。古称敷贴,因其敷药时,药粉将疮肿部位围成一圈如桶箍状,故名。该法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之作用。详见围药条。
  • 妊娠药忌

    698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指怀孕期间,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故应禁用或慎用者,称妊娠药忌。大致有以下几类:⑴植物类药: ①毒草类:乌头、附子、天雄、侧子、野葛、羊踯躅、南星、半夏、大戟、芫花、常山。 ②破血药类:牛膝、桃仁、牡丹皮、茜根、干漆、瞿麦、(艹闾)茹、三棱、鬼箭羽、通草、红花、苏木。 ③吐下滑利药类:藜芦、巴豆、牵牛、皂荚、葵子、薏苡仁。 ④辛温辛热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