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366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昙花
…温带地区常栽培于温室。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养心安神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崩漏,心悸,失眠。 《中药大辞典》:昙花 拼音注音 Tán Huā 别名 琼花、凤花、金钩莲(《新
中医
药》9(6):50,1958)。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园圃。 原形态 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枝圆筒形,分杖扁平,…
水流豆
…、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癣疥,脓疮。 《中药大辞典》:水流豆 拼音注音 Shuǐ Liú Dòu 别名 水流兵(《生草药性备要》),水罗豆、水刀豆(《广东
中医
》5(12):556,1960)。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豆科植物水流豆的种子。 生境分布 生于水边潮汐能至之地。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 水流豆,又名:野豆、…
鳝鱼
…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末,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每日空腹酒下两许。(《本经逢原》大力丸) ②治久痢虚症,便脓血:黄鳝鱼一条,红糖三钱(炒)。将鳝鱼去肚杂,以新瓦焙枯,和糖研末,开水吞服。(《云南
中医
验方》) ③治内痔出血:鳝鱼煮食。(《便民食疗》)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鳝鱼,甘温具足,所以能补中益血。甘温能通经脉,疗风邪,故又主疗沈唇,及今人用之以治口眼歪斜也。" 摘录 …
蛇白蔹
…及泥土,剥去根皮、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东北蛇葡萄。形态特征 东北蛇葡萄,别名蛇葡萄、狗葡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葡萄、野葡萄、草龙珠[《
中医
杂志》1984,25,(8):47]。落叶木质藤本。根粗长,外皮黄白色,枝条粗壮,具皮孔;幼枝有毛;卷须分叉。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有毛或无毛;叶片纸质,宽卵形,长宽各6-12cm,先端渐尖,…
羊洪膻
…学杂志》:“治心悸,克山病。老慢支、阳痿、早衰等。”3.《中药通报》:“治疗产后虚弱,阳痿不育,风寒感冒,痰饮咳嗽等。”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以其与细叶马先蒿配伍水煎服,可治疗慢性克山病(陕西
中医
药,1986,15(4):58);单用水煎服,治疗气管炎(中华海药(下)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755)。相关配伍 1.阳痿不举,精少精冷。本品温肾壮阳,起痿生精,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
金樱根
…) ④治妇女崩漏:金樱根二、三两,猪瘦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服汤及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子宫脱垂:金樱子根四两,加水煎熬四至五小时,去渣取汁,临睡前加甜酒或三花酒二至四两冲服。(《广东
中医
》4(12):490,1959) ⑥治胃痛:㈠金樱子根第二层皮四两,煎服或捣汁用开水冲作茶饮。(《岭南草药志》) ㈡金樱子根四两,白银香根四两,苦楝子根四两。共研末,每服一钱,开水冲服。(《岭南草药…
黄开口
…4例;症状疗效属显效者5例,有效30例,无效9例。症状减轻较明显者依次为头胀目糊、眩晕、颈项板硬、失眠、便秘。服药后有少数失眠或胃部不适,余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和药物反应。据观察,对原发性Ⅱ期高血压症,
中医
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而以阳亢为主的患者效果较好;对更年期妇女血压增高及肾性高血压的效果均不佳。 ②止血 采用下列剂型内服、注射或外用。㈠煎剂:取见血住(黄开口)全草干品0.5~1两,鲜品2~3两,每日两…
石荠苎
…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
中医
杂志》9(6):47,1966),香草、野芥菜、白鹤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紫花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粗糙荠苎的全草。7~8月采取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树丛下及沟旁。分布…
胡荽子
…含漱或熏洗。 复方 ①治麻疹初起来透:芫荽子四两。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并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浙江
中医
》(3):32,1959) ②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捣碎,赤者用糖水调,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温服。一方酒调服。(《普济方》)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
鬼针草
…草 拼音注音 Guǐ Zhēn Cǎo 别名 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
中医
杂志》(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
1..
«
21
22
23
24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