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八、针灸科

    188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针灸学在两宋时期有很大发展,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两宋的针灸文献专著有影响者近10种,综合性医书之论针灸者更多,如《圣济总录》在统一经穴排列顺序,为经穴理论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而针灸专家和一般医学家兼长针灸者更多,其中影响较大影响者有王惟一、许叔微、王执中、窦村、庄绰、闻人耆...
  • 《针灸资生经》

    针灸著作。七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历代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一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二论针灸法;卷三-七为多种疾病的针灸用穴。本书很重视医疗实践,提出不可拘泥于人神禁忌的主张,同时纠正了古书中的一些错误。现有元刻本,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灵枢经

    灵枢经 灵枢经 不著撰人,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 本书又名《灵枢》、《针经》、《黄帝内经灵枢经》等。全书十二卷,八十一篇,内容丰富、广泛,而又概括精要。书中论述的问题,与《素问》相似,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两书互为补充,各有阐发;在经络针灸方面,本书较《素问》丰富翔实,故有《针经》之称。 本书突出的特点是系统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是总结汉...
  • 102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外督俞二穴。气海俞二穴。关元俞二穴) 大杼二穴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寸半陷中。针五分。可灸七壮(甲乙经同)。 明堂经云。禁灸。下经云。灸五壮(素问同。难 骨会大杼。骨病治此)。铜人经云。甲乙经足太阳手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痛。不可俯仰。左右不可顾。头痛振寒。癫疾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气急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腹痛卧...
  • 第一节 内科病证(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324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一、感冒 【概述】感冒,又名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极为常见。本病初起多以鼻塞、流涕、喷嚏,喉痛开始,或先有全身轻度的酸痛不适,微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如继续发展,可累及喉部、气管、及支气管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临床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红肿疼痛,热度增高,并常伴有结膜充血,流泪,头痛等症。有时可有消化道症状。普通感冒应与流...
  • 三、针灸学

    119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 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集针灸学之大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全面系统的针灸学专著,为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 《灸法秘传》

    597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针灸著作。一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穴)图,背面(穴)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全书主体部分为中风、尸厥应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法。本书论述简要。其中将特制的药艾放入银质的“灸盏”中进行灸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只存初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