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降气汤
…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炮制 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 治中不快,心腹胀满,
阴阳
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 专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
既济补真丹
…香1分(酒化,别研),羊髓2两(研烂),肉苁蓉1两(先去咸,研令极烂),羊石1对(去筋膜,研烂)。 制法 将后8味用水2升,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熬,不住手搅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诸虚不足,升肾水以制心火,降心火以暖肾水,交感
阴阳
,既济关元,生真精,和中焦,使上下升降,百骸安和,温暖脾胃,健壮脚膝,明目聪耳,添精补髓,益寿延年。主眼昏力弱,肤腠不密,脏腑不实,真阳…
韭根散
…济方》卷三○六 《圣惠》卷十四:韭根散 别名 丰本汤 处方 韭根2两,栝楼根2两,青竹茹半两,干姜半两(炮裂)。 制法 上锉细和匀,分作8服。 功能主治 伤寒后,
阴阳
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卵肿疼痛。 用法用量 丰本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 《圣惠》卷十四 方出《金匮》卷下,名见《普济方》卷四○一…
疗毒汤
…自上而达周身,行经络,逐风湿,畅气于火中而散阳结,使瘙痒与疼痛可止。独活为治足少阴肾经伏风妙晶,自下以达于周身,调气于水中而散阴结,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不除。荆芥和皮里膜外之风邪,更佐以灵仙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行气化水,石菖蒲去风寒湿痹,如此促使自腠理至皮肤气机流畅,宿邪自然解除。更用苦参清水与血中之郁热周流全身,何首乌独得
阴阳
之合以调气血,藉胡麻仁之润泽以巩固空隙,…
回生夺命神丹
…皂角刺3两,川乌3两,明天麻3两,桔梗3两,北细辛3两,柴胡3两,蔓荆子3两,黄芩3两,川萆薢3两,薄荷3两,甘松3两,白芍3两,大黄3两,红花7两,玄参7两,草乌4两,苦参2斤(上用
阴阳
水各1大桶浸,春5、夏3、秋7、冬9日,煎100沸去滓,加炼蜜1斤,煎成膏如漆),白术2两,胡麻2两,人参(酒浸,蒸熟晒干)2两,砂仁2两,礞石(硝煅)2两,蕤仁(去油)2两,沉香1两,白茯苓1两,木香1两,檀香…
应梦人参散《三因》
…(去瓢)、白芷、干葛、白术各三两,干姜(炮)五钱半。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泽,热服,不拘时。如伤寒,加豆豉煎。”《局方》:“应梦人参散,治伤寒头痛痰嗽,加白芷、青橘皮、桔梗。”《雪潭居医约》:“冷热嗽,或遇热亦嗽,或遇冷亦嗽,或饮冷亦嗽,饮热亦嗽,宜分理
阴阳
,应梦人参散,合二母散主之。”《证治要诀》:“冷热嗽,因增减衣裳,寒热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饮热亦嗽,饮冷…
起阴汤
…。 处方 人参15克,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黄芪15克,北五味子3克,熟地30克,肉桂3克,远志3克,柏子仁3克,山萸肉9克。 功能主治 养心安肾,起阴壮阳。主
阴阳
两虚,心气不足。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辩证录》卷九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起阴汤组成 人参15g,黄芪15g,白术、巴戟天、熟地各30g,北味、肉桂、远…
理脾益营汤《不居集》
…豆扶脾,则脾有所统,而为胃行其津液,灌溉四旁,而五脏均受其益矣。加减化裁 1、古代加减:
阴阳
两虚者,加中和理阴汤;血分热者,加丹皮、地骨皮各八分;痰多者,加橘红、贝母各六分;咳嗽者,加紫菀、砒把叶各一钱;汗多者,加浮麦一钱;失血者,加金墨藕节;食少者,加谷芽、苡仁各一二钱。2、现代加减:
阴阳
两虚者,加中和理阴汤;血分热者,加丹皮、地骨皮各2.5克;痰多者,加橘红、贝母各1.8克;咳嗽,加…
山栀子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类聚》:“山栀子汤,治伤寒藏府毒热,不得宣散,肌肤发斑。山栀子仁三分,大青、升麻各一两,阿胶(炒令燥)半两 。右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盏半,入豉百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各家论述 《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
阴阳
分清,则太阳之气化,…
妙香圆
…烦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儿百病; 惊俌,急、慢惊风,涎潮搐搦,用龙脑、腻粉、蜜汤下绿豆大二圆。 诸积食积热,颊赤烦躁,睡卧不宁,惊哭泻利,并用金银薄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 如大人及妇人因病伤寒时疾,
阴阳
气交结,伏毒气胃中,喘躁眼赤,潮发不定,再经日数七、八日已下至半月日未安,医所不明,证候脉息交乱者,可服一圆,或分作三圆亦可,并用龙脑、腻粉、米饮调半盏已来下。此一服,取转下一切恶毒涎,并药圆泻…
1..
«
22
23
24
25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