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36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橘香散
…袖珍》卷四引《圣惠》:橘香散 别名 橘皮汤 处方 陈皮(汤浸,去白,晒,面炒黄)。 制法 上为末,麝香研。 功能主治 小儿吹乳致乳痈,痛极不可忍者,未结即散,已结即溃。 用法用量 橘皮汤(《直指》卷二十四)。本方方名,《丹溪
心法
附余》引作“橘皮散”。 摘录 《袖珍》卷四引《圣惠》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橘香散组成 陈皮(汤浸,去白…
蛇床子汤《医宗金鉴》
… 蛇床子温肾壮阳,平喘降逆。陈皮、半夏、苏叶理气化痰。细辛宣肺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运用 1.本方以呼吸喘促,喉中有痰鸣音,至夜间为甚,咳嗽痰白而稀,面白肢冷,舌质淡白,苔白,脉沉细无力未诊断要点。2.临床应用于主治脓胞疮。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外科
心法
要诀》:“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各五钱,缩砂壳三钱,土大黄、苦参各五钱,老葱头七个。水五碗,煎数…
通关散
…滴入药二三点,涎出自开。 摘录 《婴童百问》卷四 《丹溪
心法
附余》卷一:通关散 处方 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3克 制法 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开窍通关。治卒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搐入鼻内。候喷嚏,服药。 摘录 《丹溪
心法
附余》卷一 《喉科紫珍集》卷下:通关散 处方 牙皂30克(瓦上…
托里透脓汤《医宗金鉴》
…青皮(炒)五分。用法用量 清水三盅,煎至一盅,病在上部先饮煮酒一盅后热服,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酒,病在中部药内兑酒半盅热服。功用 益气,解毒。主治 侵脑疽红肿交起,掀热疼痛,脓色如苍蜡,而将溃时。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外科
心法
要诀》:“托里透脓汤,人参、白术(土炒)、炒穿山甲、白芷各一钱,升麻、甘草节、炒青皮各五分,当归二钱,黄芪三钱,皂角刺一钱五分。水煎,…
化疔救唇汤《外科医镜》
…解毒,又兼调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泻火之功。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特点为清热凉血药,活血散瘀药与排脓药并用,使毒祛,淤散,坚溃,肿消。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疾病。重要文献摘要 《外科医镜》:“化疔救唇汤治同前证,金银花五钱,鲜生地三钱,白果(去壳)十个,桔梗二钱,当归二钱,赤芍一钱,犀角一钱,生甘草一钱,水煎服。
心法
曰凡疔生唇上即看腿弯委中穴有紫筋,起者…
和中丸《脾胃论》
…藏》:补胃进食。2.《饲鹤亭集方》:理气分,消痰积,去湿滞,厚肠胃,进饮食。3.《脾胃论注释》: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主治 脾虚胃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1.《普济方》:服寒药脾胃虚弱。2.《医学六要》: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3.《医家
心法
》:鼓证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4.《饲鹤亭集方》:胃弱痞积,干呕吐酸。5.《脾胃论注释》:脾胃病纳少化迟。方义 方中人参补气,又用橘…
快斑散
…芍药1两,木通1分,甘草1分(炙)。 功能主治 气虚而血不和,痘疹见点,或隐或现,起发迟而作痒。 用法用量 快斑汤(《丹溪
心法
》卷五)、人参快斑散(《张氏医通》卷十五)。《便览》有糯米五十粒。 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人参以补其气,紫草以活其血,蝉蜕以去气分外郁之热湿,白芍以敛血中相火之妄热,木通以舒心分君火之蓄热,甘草以和其中。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
润肠丸
… 《丹溪
心法
》卷一:润肠丸 处方 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9克 木香 槟榔各6克 制法 上药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扶正理气,润肠通便。治老人中风,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 《丹溪
心法
》卷一 …
护面散
…人发煅存性,明雄黄各九分和匀分三服。一日服完。每服用麻油半酒钟调药,黄酒冲服。服后服表毒药。”方论选录1、《妇科炎症临床检查与最佳治疗方案》:“二期梅毒疹亦有外用治疗药物如翠云散(《外科
心法
》)、护面散(《外科
心法
》)、鹅黄散(《医宗宝鉴》)、五宝霜(《怀德堂方》)等等。”2、《医宗金鉴精选》:“如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预服护面散;或疮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痕迹。…
接骨散
…丹溪
心法
》 跌扑伤损 接骨和伤 接骨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
心法
》。具有接骨和伤之功效。主治跌扑伤损。症见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接骨散 处方 定粉、当归,各一钱;硼砂一钱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从高堕下,马逐伤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接骨续筋,止痛活血。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煎苏木汤调下,服讫后时时吃苏木汤。 摘录 《宋…
1..
«
23
24
25
26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