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20896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月华丸
1396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学心悟》卷三:月华丸 处方 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 茯苓(乳蒸)獭肝 广三七各15克 制法 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滋阴保肺,消痰...
少腹逐瘀汤
76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林改错》卷下:少腹逐瘀汤 处方 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986
0001-01-01
《临床生物化学》
乳酸脱氢酶(LD)酶催化下列反应: 不同方法测出LD结果差异较大,这是因为LD有5种不同的同工酶,每种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不同。例如同为催化乳酸变为丙酮酸,LD1的最适pH为9.8,而LD5的最适pH为8.8。很难找出一个测定血清总LD的最适条件,检验医师在解释测定结果时应加以注意。 LD催化反应是无氧糖酵解的最终反应,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故测总...
一贯煎
1201
0001-01-01
《中药方剂》
《柳州医话》:一贯煎 拼音注音 Yí Guàn Jiān 处方 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
第三节 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844
0001-01-01
《预防医学》
一、研究因素 (一)研究因素的性质 一般说来,研究因素是自外界强加给研究对象的。从性质上说它们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此外,在某些疾病,研究对象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年龄、性别等也可作为研究因素。 随着医学的进展和医这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除外界环境的物质因素外,病因尚包括人体内环境各种有害因素,如某些遗传因素,还包...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50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急病治疗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对急病的研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1954年,石家庄地区运用温病理论和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后,急病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对急腹症,冠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治疗都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前景并不十分乐观,由于西医在我国迅速发展,使中医治疗急病这块阵地逐步缩小。又由于在对待中医问题上存有...
一、研究因素
1491
0001-01-01
《预防医学》
(一)研究因素的性质 一般说来,研究因素是自外界强加给研究对象的。从性质上说它们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此外,在某些疾病,研究对象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年龄、性别等也可作为研究因素。 随着医学的进展和医这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除外界环境的物质因素外,病因尚包括人体内环境各种有害因素,如某些遗传因素,还包括体内外环境共同作...
诊断
902
0001-01-01
《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年龄、季节、白喉接触史、过去是否接种全程预防注射。周围人群有无白喉流行。 (二)临床特点 白喉的初步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有以下症象应怀疑白喉:①起病缓慢,发热和咽痛不明显,但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咽部有特征性假膜者;②咽部有渗出性病变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或鼻腔有血性分泌物者;③咽部渗出性病变,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水肿及明显中毒症...
五、归经
2330
0001-01-01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在机体作用的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或无作用。也就是说,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就不同。药物的归经,还指明了药物治病...
小结
1614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小结 小结 本章选编了《内经》的十七个病证的原文,分概论和证候二部分进行讨论,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每一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临床表现,发展规律,疾病预后,治疗原则等。 病证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而产生的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每一病证都必须先探求其病因病机。然后根据邪气的性质和感邪的轻重,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脉循行等不同情...
1..
«
24
25
26
27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