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374395 个相关结果.
  • 尚药监

    691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古代医官名。东汉时期宫廷已设有尚药监、南北朝北齐时尚药局中设有尚药监四人,隋代沿袭,唐时取消此职。尚医监是宫廷中一种中层医官,其职责主要是对和合、修制、供奉御药的整个过程实行监督。
  • 《研药指南》

    704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药学著作。五卷。何舒撰于1948年。本书系在邹澍《本经疏证》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总括而成。摘取《本经疏证》之精要予以发挥。共收药物223种,每种又分经文便读、气味功能、特效、用药举例、维摩法语以及古方示范、宜忌、比较、物理、经旨等项。可供研究《本经疏证》的参考。现存1948年石印本。
  • 药锭灸

    697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灸法之一。指多种药物研末,和硫黄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置于穴位上施灸。
  • 《药言随笔》

    705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医论著作。三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全书简明扼要,所收验方亦多简便有效。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药总诀》

    859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一卷(《嘉佑本草》作二卷)。梁·陶弘景撰。刘禹锡谓:“《药总诀》……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 寒药门

    647 0001-01-01 《医学摘粹》
    微寒类 味苦,性凉,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清丁火而退热,利壬水而泄湿。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化痰,降逆止嗽。 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 味苦,入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泄热,利水开癃。 味甘,微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 味辛,微凉,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肝清肺,消肿败毒。 味苦,微甘,性寒,...
  • 固药门

    644 0001-01-01 《医学摘粹》
    固精类 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温乙木而止疏泄,敛精液而缩小便,去核,酒蒸。 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味酸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敛精利水,暖膝温腰。久服妨脾。 味咸,性涩,入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敛肠止泄,固精断遗。 味甘涩,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养血荣筋,息风润燥,敛肝气之疏泄,遗精最效...
  • 散药门

    643 0001-01-01 《医学摘粹》
    温散类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煮去沫,发表去根节。止汗敛表,但用根节。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
  • 灵应痧药

    455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茅苍术22两,天麻25两,丁香4两2钱,麻黄27两,川军42两,甘草24两,蟾酥7两,雄黄24两,麝香2两,冰片2两。 制法 共轧细面,水发蟾酥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中暑昏厥,呕吐泄泻,腹中绞痛,胸满腹胀。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 药绿柴

    462 0001-01-01 《本草百科》
    拼音注音 Yào Lǜ Chái 英文名 root-bark of Glossy Buckthorn, root-bark of Alder Buckthorn 出处 始载于《叶三多生药学》。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欧鼠李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frangula L.[F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