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1 秒,为您找到 8871 个相关结果.
  • 钩吻

    …大辞典》 《中华本草》:钩吻 拼音注音 Gōu Wěn 别名 野葛、秦钩吻、毒根、冶葛、胡蔓草、黄野葛、除辛、吻莽、断肠草、黄藤、烂肠草、朝阳草、大茶(柴)药、虎狼草、梭葛草、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大茶藤、大炮叶、苦晚公、荷班药、发冷藤、大茶叶、藤黄、大鸡苦蔓、羊带归、梭柙、狗角花、山砒霜、梭葛、大王茶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 秦钩吻,生南越山或益…
  • 木耳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耳 拼音注音 Mù ěr 别名 檽、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 英文名 Jew's Ear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药性论》: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次柘木者良。 2.《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
  • 茯苓

    …外达,是用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茯苓 拼音注音 Fú Línɡ 别名 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英文名 Indian Buead, Tuckahoe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2. 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
  • 牡丹皮

    …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审之。 10.《本经疏证》: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1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1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13.《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14.《日华子本草》:除…
  • 鳖甲

    …湿则干掺,其痛立止,其解火毒,疗骨蒸、杀瘵虫之功,可默悟矣。"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鳖甲 拼音注音 Biē Jiǎ 别名 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团鱼甲、鳖盖子 英文名 Turtle Shell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及山瑞鳖的背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
  • 龙胆

    …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所含龙胆苦苷有抗炎、保肝及抗疟原虫作用;龙胆碱有镇静、肌松作用,大剂量龙胆碱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心脏、减缓心率;龙胆有抑制抗体生成及健胃作用。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2、《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
  • 干地黄

    …大,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干地黄 拼音注音 Gān Dì Huánɡ 别名 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 英文名 Drying Rehmannia Root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glutin…
  • 积雪草

    …草、乞食碗、老豺碗、大水钱、破铜钱草、铜钱草、老鸭确定、铁灯盏、半边碗、透骨草、跳破碗、雷公碗、地细辛、地排草 英文名 Asiatic Pennywort Herb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Hydro-cotyle asiatica L.] 采收和储藏…
  • 鹿茸

    …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渐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茸 拼音注音 Lù Rónɡ 别名 斑龙珠 英文名 Hairy Antler, Hairy Deerhorn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梦溪笔谈》: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也。又有刺麋、鹿…
  • 升麻

    本草》:升麻 拼音注音 Shēnɡ Má 别名 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英文名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mome, Rhizome of Largetrifoliolious Bugbane, Rhizome of Dahurian Bugbane, Rhizome of Skunk Bugbane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