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固睛明目丸《眼科临症笔记》
…。主治 视正反斜症(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两眼不疼不红,外观无异常人,但视物歪斜。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1.《眼科临症笔记》:“路际平认为中浆是元阳不足,阴血独盛,气被血制,
阴阳
混浊,而轻清之正气不能上注于脑所致。治疗上,初期宜刺阳白、人中、上星、神庭等穴;宜服固睛明目丸。待有好转,再服柏子坠痰丸;并将百会、大陵、承泣轮流刺之可也。”方论选录:1.《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六册》…
姜连散
… 生姜四两,黄连(去须)一两。用法用量 上吹咀,如麻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赤色,去姜,取黄连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腹腊茶清调下。主治 久患脾泄泻及气痢,里急后重。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本草通玄》:“李时珍云:古方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左金丸,用黄连、吴茱萸;口疮方,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寒因热用,热凶寒用,
阴阳
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
加味青娥丸
…姜汁制)1两,破故纸(盐炒)4两,胡芦巴4两,小茴香4两(盐炒),莲花蕊半两,川山甲6钱(酥炙),胡桃30个(去皮),青盐少许。 制法 上为末,煮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益
阴阳
,美容颜,健腰膝,止腰痛。主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吞下,干物压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九 《古今医鉴》卷十:加味青娥丸 处方 杜仲(姜汁浸炒)12…
截疟饮
…复温,朝东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七 《幼科秘诀》:截疟饮 处方 全归3钱,川芎3钱,甘草3钱,何首乌2两(新而大者佳)。 功能主治 久疟成劳者。 用法用量
阴阳
水各1大碗,煎1碗,临日面朝东,五更温服。 摘录 《幼科秘诀》 《寿世保元》卷八:截疟饮 处方 白术(去芦)、苍术(米泔浸)、陈皮、青皮(去瓤)、柴胡、黄芩、猪苓、泽泻、常山、甘…
黑锡丹
…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圆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
阴阳
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
加味千金内托散
… 发散外邪,流行气血,排脓止痛,生肌长肉。主治 气血凝滞,风毒壅结,致患痈疽疮疖,在五六日间,已溃未溃而作痛者。加减化裁 痛甚,加乳香、没药,倍当归、芍药。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寿世保元》:“加味千金内托散,一论痈疽溃后,须当大补气血,和脾胃,托毒外出,实为切要。凡脓血出多,
阴阳
两虚,此药有起死回生之功。但不分经络,不载时令,医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或见肿平痛宽…
救逆止利汤《石室秘录》
…内热,则外寒不祛而自散,又何有余邪之伏莽哉。自然寒者不寒,而蜷者不蜷。逆者不逆,而利者不利也。寒蜷逆利之尽去,安得而不生乎。伤寒少阴症,吐利兼作,又加烦闷,手足四逆者,死病也。上吐下泻,且兼烦躁,则
阴阳
扰乱,拂抑而无生气可知。况加手足四肢之逆冷,是脾胃之气又将绝也,自是死症无疑。然而治之于早,未尝不可救。如一见此等症。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石室秘录评述》:“伤寒少阴症,恶寒身踏而下刺,…
加味五积散
…米疳浸炒),桔梗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茴香(炒)1两,粉草1两,人参(去芦)1两,茯苓(去皮)1两,川芎当归(去尾)1两,川白芷1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产后败血不散,
阴阳
相胜,作为寒热;或外感寒邪,头痛体疼,发热不退。 用法用量 原书用本方治产后败血不散,作为寒热,入米醋半合煎;治外感寒邪,头痛体疼,去木香、南香,加生姜、枣子煎。 摘录 《得效》卷十…
加味十全汤
…炙),右㕮咀。每服一两,用水一碗,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分作二服,留滓晒干为末,服之。丹溪云:加味十全汤,须看年之老壮,资之强弱十证之缓急炒,时之寒热,加减用之。”2.《赤水玄珠》:“痈疽将安,宜用加味十全汤,补其气血,庶肌肉易生。”3.《外科理例》:“凡治痈疽后,补血气,进饮食,实为切要。盖脓血出多,
阴阳
两虚,此药可以回生起死。惜其不分经络时令,须在识者触而长之。今医以肿平痛宽,遂以为安,漫不…
山栀子汤
…散《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五淋汤(《医学实在易》卷七)。 各家论述 《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
阴阳
分清,则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府洁矣。 摘录 《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三○:山栀子汤 处方 山栀子仁15枚,大黄(锉,微炒)2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知母(焙)1两,甘草…
1..
«
27
28
29
30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