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82245 个相关结果.
  •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1705 0001-01-01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 十二、口腔医学

    436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口腔医学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 建国四十多年来,口腔医学的疾病防治工作,全国口保健网已有较普遍的布局。在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均有设备优良和治疗全面的口腔专科医院或牙病防治所,并设有病床收治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县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也设立口腔专科,很多乡、区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都开设口腔科门诊为居民及学校...
  • 幼科刍言

    幼科刍言 幼科刍言 董廷瑶著。成书于1982年。 书凡一卷。分概论、治疗经验、医案、医论、医话等五章。概论十篇,从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等方面,简要叙述了董氏的治学经验及临证体会。治疗经验十二篇,详细论述了麻疹、乙脑、痢疾、百日咳、肺炎、哮喘、疳积、泄泻、癫痫、口腔病等十余种小儿常见的治疗经验医案约百数十例,均为董氏临证验案。医论十三篇...
  • 卷七十五 方论(五十三)

    4513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徐氏(用宣)袖珍小儿方〕十卷 存 自序曰。事莫难乎医。医莫难乎小儿。何也。盖小儿之证。惟在揣摩推测以得之。古人喻之。若草头之露。水上之泡耳。苟非烛理之明。曷能疗之哉。古今方书。非不多也。然往往得彼失此。不足以备检阅。予因暇日。窃搜辑小儿诸家方书。纂成一帙。分为十卷。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名曰袖珍小儿方。总七十二门。共六百二十四方。以便出入之观览。非...
  • 明代医学家传记

    678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戴思恭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婺州浦江(今属浙江诸暨县)人,家世业儒,并数世业医。父戴士尧(1307~1349)是文学家戴良之兄。早年弃儒学医;弟思温,字原值,号益斋,亦以医名。元至正三年(1343),戴士尧携子思恭、思温至义鸟,投丹溪门下学习。戴氏还从罗知悌学过医。 洪武间,以太医院石逵荐,入为御医。受朱元璋赏识,授迪功郎...
  • 张山雷

    2667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近代医学家(1873-1934年)。字寿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初习举子业,因母病遂弃儒习医,师从名医俞德琈、侯春林、黄醴泉,先学内科,后又从朱阗仙学外科,并协助其创办黄墙医校。1920年应兰溪知县盛鸿焘所办中医专门学校任教务主任,自是,教学兼诊务,身兼二职,求医者无虚日,对当时盛行之西洋医学,主张吸收其长处,中西汇通,主要是通过吸收西医以丰富固有之医学。...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09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 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
  • (拼音B)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978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胞络 ①脉学名词。分布于胞宫上的络脉。《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 ②胞,同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二集》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衣,膻中如人居之屋,三焦经脉分布屋中而散络于衣上也。” ③推拿部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无名指近端指节的腹面。 胞脉 ...
  • 古代儿科疾病新编

    古代儿科疾病新编 古代儿科疾病新编 高镜朗编著。刊于1956年。 书凡一巻。分初生论、发育与饲养、营养病类、系统病类、传染病类、杂病类等六篇。书中论述了80余种古代儿科疾病,大都是现代小儿科中的常见病证,包括小儿传染病和各系统重要诸证;各证按照现代的分类方法,分项叙述,同时,还介绍了古代新生儿的处理和饲养方法。 本书系高氏专门为西医学习中医者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