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9 秒,为您找到 75585 个相关结果.
  • 皮肤病和性病学

    377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西方皮肤性病学的传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籍传教士医生,先后在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等城市开设诊所或医院,当时除了外科、眼科手术外,没有严格的分科,医生兼治皮肤病。在西方传教医生中,对我国皮肤性病有着启蒙作用者为嘉约翰,他于1874年和1875年在广州分别出版了《皮肤病新篇》(Manualof cutaneous Disease,即皮肤病手册)...
  • (拼音Z)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50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重舌 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重舌风、莲花舌。症见舌下血脉肿胀,状似舌下又生小舌,或红或紫,或连贯而生,状如莲花,饮食难下,言语不清,口流清涎,日久溃腐。多由心脾湿热,复感风邪,邪气相搏,循经上结于舌而成。初起宜急泄心脾之热。不能发音者,宜先通关开窍。溃烂者吹锡类散。出血者用炒蒲黄末吹之。外用三棱针刺金津、玉液两穴出血,用淡盐汤漱口,吹冰硼散...
  •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4403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即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所以,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辩证关系...
  • 九、眼科学

    432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临床眼科学进展 五十~六十年代,白内障手术以囊内摘除术为主,方法有冷冻摘除、硅胶棒摘除、骨炭棒摘除,囊镊法摘除等。传统的老年性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也在开展。这些手术方法相对较简单,术后矫正视力满意,其中以冷冻摘除术较为常用。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成为可能。早在1953年我国就有成功植入人工晶体的病...
  • 皇汉医学丛书

    皇汉医学丛书 皇汉医学丛书 陈存仁辑,刊于1936年。 本丛书由陈氏汇集日人所著的中医药名著而成,其中包括七十二种。 ―、总类: 1.《素问识》八卷卷首一卷。丹波元简著。 2.《素问绍识》四卷。丹波元坚著。 3.《难经疏证》二卷。丹波元胤著。 4.《医事启源》一卷。今村亮祗卿著。 5.《医家千字文》一卷。惟中时俊著。 6.《证治摘要》...
  •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陈达夫著,刊于1977年。 本书从六经的各种现象来辨眼科疾病,故名《六经法要》。 书中以六经为宗旨,从六经的症状以及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来辨别眼疾。其理论贯穿眼科五轮八廓学说,临症中循序分开各经的表里虚实病型。本书仿《温病条辨》之体例,专条论述,并以经方为经,时方为纬;眼科选药,只列举每味药的药性概要,以突出该药在...
  • 西医的传入和成长(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57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西医的传入 近代西方医学发展概述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
  • 《中医词典》k~l~m(全本)

    6709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拼音K (拼音K)第一篇 空腹服 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服药法。又称平旦服。指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治四肢血脉病和驱虫药。以及滋补药,宜空腹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空 ①天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光不治,空积沉阴。” ②空虚。《灵枢·本脏》:“肝下则逼胃,胁下空。” ③指经穴、穴位。《灵枢·...
  • 常见证治方剂

    3349 2023-11-28 《中医眼科学》
    常见证治方剂 —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以上 常见证治方剂 —画 〔1〕一绿散(《审视瑶函》):芙蓉叶 生地黄各等分 二味共捣烂,敷眼胞上。或为末,以鸡蛋清调匀敷亦可。 二画 〔2〕二圣散(《眼科阐微》):明矾3克 胆矾3克 大枣十枚煎水外洗。 〔3〕二陈汤...
  • 作者自序

    5316 0001-01-01 《人体使用手册》
    小时候英文课本中,一个国王气球点石成金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点石成金”是西方自古以来科学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相对于西方的点石成金,东方的中国帝王则不断地追求长生不老术。这两种不同的动机,推动着东西方的科学走向不同的方向。 记得小时候,书本上有介绍科学家时,所用的图片都是放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学家,在20世纪末期信息工业开始发展之前,大家印象中的科学家大多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