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336574 个相关结果.
  • 《内经博议》

    815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内经博议》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内经类编》

    医经著作。九卷。元·罗天益编。全名《内经类编试效方》(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本书系罗氏在其师李杲授意下,将病症及其治疗按照《内经》的理论体系,予以分经类编而成,是《内经》分类的作品之一。已佚。
  • 《内经评文》

    医经著作。为《素问评文》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现有《周氏医学丛书》二集本。
  • 《内经》经文读法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于是后世遂谓冬日受有寒气,藏在人身,至春变成温病。春日受了风气,藏在人身,至春变成飧泄。夏日受了暑气,藏在人身,至秋变成病疟。秋日受了湿气、藏在人身,至...
  • 《黄帝内经》

    1572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医经著作。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着,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十八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九卷。《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历代医...
  • 《内经药瀹》

    1003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医经著作。十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 内经补泻

    801 0001-01-01 《针灸大成》
      帝曰:“余闻刺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歧伯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凡用针者,随而济之,迎而夺之,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
  • 内经十二脉

    810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脉学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 《内经评文》

    816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医经著作。为《素问评文》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现有《周氏医学丛书》二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