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64 秒,为您找到 83862 个相关结果.
  •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2541 2023-11-28 《中医妇科学》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中医妇科学同祖国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建立与充实起来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秦汉以前(公元前2197年〜公元前221年) 中医妇科学萌芽于夏、商、周时代,最早见于殷墟岀土的甲骨文中,记载的二十一种疾病中,就有“疾育”之病名...
  • 妇产科学

    295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我国西医妇产科的萌芽与兴起(1850~1910) 清朝末年、一些传教士医生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开始了妇产科医疗工作。1858年,英国医生合信著《妇婴新说》,是我国第一本西医妇产科中文书籍。 中国妇女因为几千年来长期受封建和旧礼教思想的影响,在患妇女病时,往往宁死不肯接受医生作阴道检查。患巨大卵巢肿瘤,在开腹术前往往都是未经妇科检查。妇产科未建独立...
  •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282 0001-01-01 《中医妇科学》
    一、月经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它为“月事”、“月水”、“月信”等。明·李时珍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
  • 《女科经论》

    993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妇产科著作。八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的特点之一是依类选编、条理清晰。如将热入血室证、血分证、水分证、咽中证、症瘕痃癖证、乳证、前阴诸证及夜梦鬼交等证一概归入“杂证门”中。其二...
  • 第一节 掌握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妇科的前提

    3805 2023-11-28 《中医妇科学》
    第一节 掌握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妇科的前提 第一节 掌握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妇科的前提 中医妇科学虽然是研讨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的一门独立学科,但他系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与其他临床学科,特别是中医内科密切相关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学习中医妇科学不仅要具备妇科的专门知识,而且必须熟悉掌握中医基础理论,...
  • (其他)第十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9068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产孕集》 产科著作。二卷。清·张曜孙撰。撰年未详。书中扼要介绍妊娠及临产前后一些病证的证治。共分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痰十三类。本书后经包兴言增入补遗一卷,名为《重订产孕集》。现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产育保庆集》 产科著作。又名《产育保庆集方》、《妇人产育保庆集》。一...
  • 第三节 妇科疾病

    1275 2023-11-28 《针灸学-下》
    第三节 妇科疾病 第三节 妇科疾病 第三节 妇科疾病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乳少、阴挺等疾病的针灸辨证、处方、方义。 2.掌握绝经期前后诸证、带下、妊娠恶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等疾病症状和针灸处方。 3.熟悉滞产、阴痒、不孕的针灸处方和治法。
  • 总论

    1159 2023-11-28 《中医妇科学》
    总论 总论 〔自学时数〕16学时 〔面授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及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概况。 2.熟悉妇女的经、带、胎、产生理特点。 3.掌握妇科病的病因病机学。 4.掌握妇科病的四诊及辨证。 5.掌握妇科病的常用治法及方药选用。 6.熟悉妇女的摄生与保健。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预防和治疗妇...
  • 第二节 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

    2052 2023-11-28 《中医妇科学》
    第二节 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 第二节 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 一、《经效产宝》 唐•昝殷所著,又名《产宝》。原书共五十二篇,三百七十一方。今存本共四十一篇,三百七十四方。妊娠病十二论,包括妊娠呕吐、胎漏、胎动不安、数堕胎、胎死腹中、妊娠小便淋漓、妊娠大便秘结、妊娠水肿等。难产四论,包括催产方药、死胎不下、产程过长、胎衣不下等。产后病二十五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