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187561 个相关结果.
  • 卷之三十一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三十一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刺志论篇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阴阳应象大论》曰:形归气。由是故虚实同焉。反,谓不相合应,失常平之候也。形气相反,故病生。气,谓脉气。形,谓身形也。 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 (十七)痈疽的形成

    970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十七)痈疽的形成 (十七)痈疽的形成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1)。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 不为焦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曰痈(2)。黄帝曰:何谓疽?气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 (拼音G)第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380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肝热篇 病证名。肝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肝热痿软 病证名。肝经热邪所致的痿证。肝主筋,若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木燥火生,耗伤阴血,筋失所养,致筋膜干急筋缩而挛,乃为痿软之证。《症因脉治》卷三:“肝热痿软之症,汁溢口苦,两胁攻刺作痛,筋膜干急,筋缩而...
  • 五、口腔纤维瘤病

    (一)概述 口腔纤维瘤病是一种类属弥漫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状肿块,亦各种纤维瘤病。纤维瘤病的纤维组织肿块无典型包膜,并非完全性进行性生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停止生长,但难以自行消退。发生于口腔粘膜或具有口腔粘膜受累者主要有以下几类病变。 1.先天性纤维瘤病  即可孤立发病,也可呈多发性发病,于出生时即有或出现于婴儿早期。常生长于头颈部,也可累及牙龈、舌部及口...
  • 乳 香

    986 2023-11-28 《本草备要讲解》
    乳 香 乳 香 【原文】 香窜入心 ,苦温补肾 ,辛温通十二经 。能去风伸筋 ,筋不伸者,敷药加用。活血调气 ,托里护心 ,香彻疮孔,能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生肌止痛 。治心腹诸痛 ,口噤耳聋 ,痈疽疮肿 ,产难折伤 ,皆取其活血止痛。亦治癫狂 。以能去风散瘀。灵菀辰妙散,辰砂一两,乳香、枣仁各五钱,酒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惊醒则不可治。《本...
  • 原叙三 增演易筋洗髓经合编序

    易筋洗髓,自达摩祖师西去后,慧可祖师将洗髓携去云游,易筋藏少林壁中。由是道分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性,习易筋者仅能强筋壮力。千余年来,其书未合。后易筋经般刺密谛翻译出,代有传人。洗髓由慧可翻译出,亦有嫡派。两两相合,道本同源,理实一贯,一而二,二而一,两经非两派也。 后世祖师得洗髓传,知道相表里,乃与易筋合成一函。虽纲领节目,综括靡遗,而奥旨微言,难寻次...
  • 2.局部结构

    724 0001-01-01 《人体解剖学》
    (一)肌腔隙与血管腔隙(图4-8) 为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与髋骨之间的间隙,由髂耻弓将其分隔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两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部的主要通路。 (1)肌腔隙lacunamuscul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和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扩大散至大腿根部,并可侵犯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