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200677 个相关结果.
  • 五轮辨证

    706 0001-01-01 《中医眼科备读》
    大约轮标也,脏本也。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未有标现证而本不病者。 (《审视瑶函·五轮不可忽论》) 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势必然也。肝有病则发于风轮,肺有病则发于气轮,心有病则发于血轮,肾有病则发于水轮,脾有病则发于肉轮。 (《审视瑶函·五轮不可忽论》) 按:五轮辨证的核心理论是轮脏相应。根据五轮见证及其相互影响,判断脏腑病变及其生...
  • 六、证候实质研究

    307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证候实质研究的发展。吕维柏认为,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区别在前者治疗时针对体现整体变化的“证”,后者则针对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认识层次上后者较浅,属于感性认识;前者较深,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深入到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阶段。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科研以临床实验性描述研究为主,西医诊断,中医药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
  • 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清•林珮琴(字云和)撰,成书于1839年。 林氏由儒而医,勤学不倦,灯下披阅方书,数十年如一日,至老弥笃。其学“贯串于《灵枢》、《素问》、《难经》之书,以意为变化,而不泥于古。”所著《类证治裁》八卷,分门别类地叙述内科、妇科,外科的各种病证。书中釆摭历代医著,择其精要,参以己见,识证精确,运用治法适当,在临床参考书中颇具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