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49 个相关结果.
  • 诃黎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量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温服。功用 温中涩肠,理气止泻。主治 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方义 方用诃子涩肠止泻;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本草备要》言其能:“治积冷心腹胀痛,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附子、肉桂、生姜温中散寒止痛;青皮辛散温通,行气止痛…
  • 调荣活络汤《杂病源流犀烛》

    …献摘要 1、原方选录《杂病源流犀烛》:“死血痛者,转动若锥刀之刺,大便黑,小便或黄或黑,日轻夜重,脉芤宜调荣活络汤……调荣活络汤〔死血〕大黄,牛膝,赤芍,当归,杏仁,羌活,生地,红花,川芎,桔梗。”2、《中医临症备要》:“强力举重,闪挫受伤引起的腰痛,概称扭伤腰痛,突然痛不能动,呼吸咳嗽难忍,常喜俯卧,均由气血凝滞,先用乳香趁痛散,瘀血停留者用调荣活络汤。本症在体力劳动者最易发生,用舒筋…
  • 补胆丸《眼科龙木论》

    …:“蟹睛疼痛外障。此眼初患,忽然疼痛,坐卧不得,赤涩泪出,怕日羞明,皆是肝脏伏热,膈中胆气不足,致令瞳人突出如黑珠子,又如桃李相似,此是蟹睛眼也。急宜服药,不可针灸钩割熨烙,恐损眼也。宜服泻肝汤、补胆丸、镇肾决明丸,立瘥。”《中医眼科临证备要》:“祖传单验方治疗:予遂平李城用补胆丸治疗蟹睛疼痛立效。防风、细辛各45克,远志、黄芩、人参、茯苓、桔梗、芍药各30克。共研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空腹开水送…
  • 黄龙散

    …牙疳。 用法用量 方中牡黄牛屎尖用量原缺。 摘录 《麻科活人》卷四 《喉舌备要秘旨》:黄龙散 处方 草乌2两,姜黄2两,南星1两,赤芍1两,肉桂5钱(去皮)。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喉舌阴症。 用法用量 调黄酒敷患处。 摘录 《喉舌备要秘旨》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聚宝方》:黄龙散 处方 龙实(龙骨中有之,深黄或淡黄,土…
  • 火府丹

    …卷四十三引《旅舍备要方》:火府丹 别名 火府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 生干地黄(焙)120克 黄芩(去黑心)木通(锉)各60克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上焦热结,心肺壅滞,面赤心忪,口干头昏。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后温米饮下。小儿化破服。丸数临时加减。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三引《旅舍备要方》 《伤…
  • 蠲痛散

    …候。功用 疏通气血,疏肝理气止痛。主治 妇人血气刺痛,室女月经不通,心腹上下及胃脘痛。运用 临床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者。加减化裁 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使用注意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本草备要》:“煅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
  • 麻石加味汤

    …高热;麻黄散寒定喘;杏仁止咳定喘。麻黄辛温,石膏甘寒,临床处方石膏8—10倍于麻黄,仍属辛凉解表之剂,治风寒束内热,高热喘促者为宜,方中加牛蒡子散热;化橘红化痰;川贝润肺化痰。痰热情,表邪散,高热喘促可愈。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临证备要》:“咳嗽气急,喘促痰鸣,发热恶风,鼻塞流涕,面红胸闷,脉浮数者,属风热郁肺,当疏风解毒,宣肺清热,用小儿哮喘发作期验方。喘急甚者,可用银翘麻杏石甘汤以…
  • 固睛明目丸《眼科临症笔记》

    ….《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六册》:“视正反斜症,道口吕某某,男,七十岁。素好饮酒,头晕目酸,视物歪斜,脉右寸微细,两关滑数。乃肺气不足,痰火郁膈,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先略刺上星、人中、阳白、神庭,另服固睛明目丸十余剂,而视物不甚歪斜,但头晕如故,又服柏子坠痰丸,刺头维、后顶、大陵数次,头晕止,视物正常。”2.《中医眼科临证备要》:“患此病须急速治疗,待致头晕目眩,白膜成熟时,用金针拨障为妥,但不如…
  • 牛黄生肌散《外科大成》

    …科大成》方,牛黄、硼砂1.5g,珍珠、琥珀、人中白、胡黄连、乳香、没药各3g,儿茶6g,冰片0.9g。为末,掺患处。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治牙疳,臭烂穿腮。”3、《古今药方纵横》:“清代,《本草备要》载冰片‘治惊痫痰迷’;《会约医镜》言其‘治肢节疼痛’;《本草经疏》则谓其‘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外科大成》用硫黄3g,轻粉1.5g,冰片1g,麝香0.6g,各研细末,…
  • 良姜散

    … 高良姜5两,厚朴(去皮,姜汁涂,炙)2两,当归3两,桂心3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诸心腹痛者,或外邪来客,或气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 用法用量 当归良姜散(《产乳备要》)。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良姜散 处方 高良姜(锉,炒)1分,苍术(米泔浸1宿,锉,炒)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烙)3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