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4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拼音S)第十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84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神针火 灸法的一种。又称桃枝灸。用桃树枝沾麻油点火后,吹灭乘热垫棉纸熨灸患处。《本草纲目》:“神针火者,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削为木针,如鸡子大,长五六寸,干之,用时以绵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吹灭,乘热针之。”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 神脏 五脏的别称。《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王冰注:“神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
  • 胞门子户穴

    1181 0001-01-01 《针灸穴位》
    胞门子户,经外奇穴名。出自《脉经》。位于腹下部,脐下3寸点,左右旁开各2寸,左为胞门,右为子户,左右共计2穴。在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1肋动、静脉之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2肋间神经。主治妇人不孕、漏胎下血、腹痛、难产、白带过多、腹中积聚等。直刺1-1.5寸。 名称 胞门子户穴出处 《脉经》隶属 经外奇穴位...
  • 屋翳穴

    1467 0001-01-01 《针灸穴位》
    屋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乳癖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名称 屋翳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阳明胃经位置 位于胸...
  • 《针灸学简编》

    针灸著作。中医研究院编。共六篇:针灸的发展及特点、经络、穴位、针法、灸法、临床治疗,书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对传统的针灸文献加以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可供西医学习针灸及中医进修参考。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初版。1976年二版时又补充了若干新内容。
  • 脚气八处灸穴

    1417 0001-01-01 《针灸穴位》
    脚气八处灸,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与风市、伏兔、犊鼻、内膝眼、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悬钟穴同位。风市分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伏兔穴分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主治脚气。常规法针刺。 名称 脚气八处灸穴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与风市、伏兔、犊鼻、内膝眼、足三里、上...
  • 卷之七

    1023 0001-01-01 《医学纲目》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灵》〕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针解》云: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上守神。 (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乎神,客在门。(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 正气也。 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恶知其原。(未睹其疾...
  • 胸堂穴

    1240 0001-01-01 《针灸穴位》
    胸堂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胸部,胸骨两侧缘,平第四肋间隙处,左右计2穴。布有第三、四、五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主治咳嗽、喘息、咳血、支气管炎、噎嗝、食管痉挛、呕吐、食不下、乳痈、少乳、胸痹、背痛、心悸怔仲、吐血、消渴、咽干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名称 胸堂穴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
  • (六)四肢症状

    667 2023-11-28 《针灸学-下》
    (六)四肢症状 (六)四肢症状 1、上肢部:手三阴、手三阳经行于手臂的内、外侧,治疗上肢症状基本采用此六经腧穴,其特点是以近部取穴为主,手三阳经穴应用较多。 肩臂痛:针灸曲池、肩髃、巨骨、清冷渊、关冲。 臂寒:灸尺泽,神门。 臂酸挛:针灸肘髎、尺泽。 手臂冷痛:灸肩井、曲池、下廉。 肘臂腕痛:针前谷、液门、中渚。 腕痛:灸阳溪、曲池、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