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纪门穴

    1197 0001-01-01 《针灸穴位》
    纪门,经外奇穴名。出自《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在两乳头外侧旁开各1寸直下,第6、7肋骨之间,期门穴旁开1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有胸长神经的分支,第6肋间神经。主治胸胁支满痛、乳痈、产后风、月经不调、痛经、胸膜炎、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名称 纪门穴出处 《福州民...
  • 第二节 针灸治则

    1207 2023-11-28 《针灸学-下》
    第二节 针灸治则 补法 : 泻法 : 平补平泻法 : 第二节 针灸治则 〔自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准则。 针灸治疗,总的来说不外补泻两端。补泻是依据辨证,常用的是八纲辨证,八纲中的阴阳是表里、虚实、寒热的概括。阴证多为里、虚、寒;阳证多属表、实、热。表里是指受邪部位的深浅,如病在经络为表,病在脏腑为里。虚实是指正...
  • 《标幽赋》

    针灸歌赋名。全名《针经标幽赋》。金元间窦汉卿撰。出《针经指南》。指用浅近易诵的语句表述《针经》中较为深奥的内容。包括经络、气血、刺法、配穴等。这是一篇影响较大的针灸歌赋,为《针灸大成》等书所收载,并有多种注释。
  • 偏风第四(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773 0001-01-01 《备急千金要方》
    防风汤 治偏风甄权处疗安平公方 。 防风 川芎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 白术(各一两) 羌活 葛根 附子(《外台》作人参) 杏仁(各二两) 薏苡仁 石膏 桂心(各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五两)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即一度针,九剂九针即瘥。灸亦得。 针风池一穴、肩 一穴、曲池一穴、支沟一穴、五枢一穴、阳...
  • 经六穴

    1353 0001-01-01 《针灸穴位》
    经六,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别名经门之六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之高点两侧各0.5寸取2穴,此2穴上下各0.5寸处又取4穴,共6穴。分布有第8、第9胸神经后支内侧支,深层为第8、第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咳嗽、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炎、血虚体弱、胸背痛、胆结石、胆囊炎等。针刺0.5-1寸。 名称 经六穴别名 经...
  • 血愁穴

    1368 0001-01-01 《针灸穴位》
    血愁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别名血见愁、竹杖。位于第2腰椎棘突上方凹陷中,当悬枢穴与命门穴之间,即在后正中线,当与脐相对的脊骨处,计1穴。浅层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主治尿血、便血、吐血、衄血、眼底出血、各类出血症。是穴位诊断便血的定性穴。针刺...
  • 疟疾

    896 2023-11-28 《针灸学-下》
    疟疾 疟疾 疟疾 以寒战壮热、出汗后热退如常人,休作有时为特征。是感受疟邪所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亦有散在发生。 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为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牡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为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为疟疾;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是感受疟邪所致。凡外感风寒暑湿,饮食所伤,劳...
  • 顿咳

    886 2023-11-28 《针灸学-下》
    顿咳 顿咳 顿咳,是以阵发性发作,连续性咳嗽,最后伴有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发作一阵后暂时缓解,然后再次发作,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故名顿咳。又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称:百日咳。 本病是小儿感受时邪引起的肺系疾病,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本病对小儿健康影响较大,宜及早治疗。 〔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调护失宜,外感时邪引起痰浊内生,阻于...
  • 前顶穴

    1259 0001-01-01 《针灸穴位》
    前顶,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平刺0.5-0.8寸。 名称 前顶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督脉位置 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主治 头痛、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