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针灸神书》(全本)

    1822 0001-01-01 《针灸神书》
    作者:? 朝代:? 年份:? 叙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及左补右泻,穴道远近,呼吸度数、浅深分寸,可次第而降矣。吾愿世之医病者取此...
  • 下脘穴

    1101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下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幽门、下管。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等。直刺0.5-0.8寸。 名称 下脘穴别名 幽门、下管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任脉位置 位于上腹部,脐...
  • 纪班的师徒训练方式

    4579 0001-01-01 《中医之钥》
    我国历代的名医,没有一位不是经过师徒制与自修来的,过去历代根本没有所谓的医学院,都是一对一的教授,由实力坚强的师父在临床上直接指导学生看病,让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接触病患,一直到治好为止,整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过,如此才能教出优质医师,这是众所周知的方式。我非常想如此做,但是时间与地点无法配合,因此上课教授理论时我选在台湾,但是我会把美国实际临床案例带回台湾...
  • 陵后下穴

    105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陵后下,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远端腓侧,腓骨小头后缘凹陷下0.5寸,或髌骨中线下3.5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皮肤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主治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腓总神经痛、腰腿痛、梨状肌损伤、臀大肌痛、腓肠肌拉伤、踝关节痛、足跟痛等。直刺0.5-0.8寸。 名称 陵后下穴出处 ...
  • 天冲穴

    1166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天冲,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分支。主治偏头痛、癫痫、齿龈肿痛。平刺0.5-0.8寸。 名称 天冲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少阳胆经位置 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主治 偏头痛、癫痫、齿龈肿痛功能 ...
  • 《针方六集》

    针灸丛书。六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三《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卷四《旁通集》,为作者阐发针灸学的一些短论45节,修金针赋24条,对于八法的理论尤多独特的见解;卷五《纷署集》,详述身体...
  •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承淡安编撰,刊于1952年。 人体十二经穴以外,还有奇穴、别穴,最早散见于唐宋以前的针灸著作中,这些穴位临床应用时疗效快、作用大。作者广搜古代各种针灸书籍,然后加以分析和整理,详细介绍了经外奇穴的穴位所在和取法、主治等;并把骑竹马、四花穴、膏肓俞穴等灸法,汇列于后;另附刺疔捷法之头面图等,可供外科针刺时检查穴位之用。书末附有经穴...
  • 《刺灸心法要诀》

    110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针灸著作。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