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399313 个相关结果.
  • 经红散

    362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荔枝壳(炒)。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3岁每服半钱,米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 《难经经释》

    742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医经著作。二卷。清·徐大椿撰于1727年。徐氏注释《难经》以《内经》理论为本,阐发《难经》义理及其学术渊源,颇有参考价值。但作者提出“《难经》之必不可违乎《内经》”的观点未免失之偏激。现存多种清刻本、1985年浙江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 经行泄泻

    538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病证名。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经行之时,脾肾更虚而发病。脾虚者,症见月经将潮或行经期间,大便溏泄,或水谷不化,脘腹胀痛,神疲肢软,头重目眩,甚至浮肿等,治宜健脾渗湿,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者,经前或经期大便溏薄,五更作泻,腰酸腿软,肢冷,治宜温肾暖脾,方用健固汤合四神丸。
  • 经前便血

    541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病证名。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指每月行经前一二日大便时下血。多因嗜食辛辣燥血之物,热郁肠中,大肠与胞宫同居下腹,经行之前,胞中气血俱盛,引动肠中积热而迫使大便下血;或因脏虚,脾虚不能统血,肝虚不能藏血,肾虚不能制火而致经前便血。血热者,兼见口苦咽干,渴喜冷饮,面赤唇燥,大便干,经量少而稠粘,色紫红。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约营煎(《景岳全书》:生地、芍药、甘草...
  • 经来黄色

    534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病证名。见《妇科易知》。即经来如黄泥水。详该条。
  • 经来发热

    541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病证名。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即经行发热。详该条。
  • 经淡如水

    537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病证名。指经来颜色浅淡,质稀如水。多因女子气血俱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人参、甘草、肉桂、当归、川芎、香附等,或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香附;腹痛加阿胶、艾叶、延胡索;虚甚者,加生姜、附子。
  • 接经法

    533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配穴法之一。指在同一条经脉上选用相近的几个穴位,相互连接以加强作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心痛与背相接,善恐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刺京骨、昆仑,不已刺合骨。……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益痛甚者,其色不变,此肺心痛也,刺鱼际、太渊。宣通气行,无所凝滞,则病愈也。”
  • 肾经失血

    54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证名。因房劳伤肾所致的失血。《不居集》卷十三:“肾经失血:肾主五液,因房劳而动血者,出于肾。”其证多伴见气喘咳嗽,或呕吐痰涎,面红,骨蒸盗汗,咽干,烦躁,甚者大吐大衄,失血不止,四肢厥冷,小便不利,脉微细。治宜补肾养阴,用六味地黄丸。参见失血条。
  • 《十四经发挥》

    683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 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 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