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8386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女科证治准绳》
1214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妇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女科准绳》。五卷。明·王肯堂撰。本书主要以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已校注本)为蓝本,广泛收集各家学说,对明以前妇科学成就作了较细统的整理。成为代表明代水平的妇产科专着。全书分为:治法总论、调经门、杂证门、胎前门及产后门五大类,每类分列若干病症,对于病因、辨证及治疗论述颇详。是一部资料比较丰富的妇科著作。版本情况参见《六科...
三、食疗学的发展
178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疗学思想的发展 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的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的优点在于“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而药疗的弊端则在于“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在食治...
胞衣不下
2146
2023-11-28
《中医妇科学》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 胎儿娩出后,经半小时以上胞衣滞留腹内不能自然娩出者,称“胞衣不下”,古人又称“息胞”。 〔病因病机〕 胞宫有娩出胎儿及胞衣的生理功能,然娩出胞衣有赖气血调和与气机的推送。产生胞衣不下的原因,有因元气亏损,无力推送;或因产时感寒,致使寒凝血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胞衣不能正常娩出而留滞胞中。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元气亏损,...
五、妇产科疾病
197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山海经》已记载了佩带某种药物可以有助于生育,食某种药可以使人“无子”、“不育”。 《周礼》明确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礼记·内则》更强调:“妻不娶同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生扁鹊,具有多方面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他曾行医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由于当地人民重视妇女,便按当地群众的需要,当了一名“带下医”(妇科医生)。这说...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1349
0001-01-01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在脏器方面有...
卷七十二 方论(五十)
2910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亡名氏妇人婴儿方〕汉志十九卷 佚 〔黄帝素问女胎〕隋志一卷 佚 〔黄帝养胎经〕隋志一卷 佚 〔张仲景疗妇人方〕隋志一卷 佚 〔卫氏(泛)妇人胎脏经〕佚 按上见于太平御览张仲景方序。 〔范氏(阙名)疗妇人药方〕七录十一卷 佚 〔亡名氏杂汤丸散酒煎薄贴膏汤妇人少小方〕七录九卷 佚 〔徐氏(文伯)疗妇人瘕〕隋志一卷 佚 〔亡名氏疗妇人产后杂方〕隋志三卷 佚 〔产...
产科
1015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古代医学分科名。此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明代十三科中设妇科(其中包括产科内容)。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参见九科、十三科等条。
二、妇产科
166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金元时代,四大医家对病因各持不同主张,对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和诊疗方法各有发挥或创新。他们各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临证体验,丰富了妇产科学的内容,其中尤以李东垣、朱震亨贡献较大,富有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医妇产科学的进步。 (一)月经不调的辨证治疗 张从正善用吐下法治疗闭经,《儒门事亲》记有他曾用吐下法治愈闭经的验案,李杲和朱震亨对于调经,一偏重于补脾,一偏重...
加味芎归汤
1392
0001-01-01
《中药方剂》
《续名家方选》:加味芎归汤 处方 当归1钱,川芎1钱,牡丹皮5分,肉桂5分,桃仁5分,红花5分,玄胡索5分,青皮5分,莪术5分,三棱5分。 功能主治 恶露未尽,大腹痛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 《续名家方选》 《女科指掌》卷四:加味芎归汤 处方 当归、川芎、炮姜炭...
1..
«
2
3
4
5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