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72 秒,为您找到 244986 个相关结果.
  • 九、眼科学

    421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临床眼科学进展 五十~六十年代,白内障手术以囊内摘除术为主,方法有冷冻摘除、硅胶棒摘除、骨炭棒摘除,囊镊法摘除等。传统的老年性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也在开展。这些手术方法相对较简单,术后矫正视力满意,其中以冷冻摘除术较为常用。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成为可能。早在1953年我国就有成功植入人工晶体的病...
  • 八、儿科学

    249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小儿腹泻病 我国对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四季分明,腹泻发病各季度,各月发病不尽相同,通过历年资料显示我国腹泻发病,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为6、7、8月称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是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九十年代以来,一般性细菌性腹泻显著下降,而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有增加趋势。...
  • 四、内科学

    452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呼吸系统病 五十~六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开展了以城市工矿为中心逐步扩展至农村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建立各级机构,防痨宣教、接种卡介苗,尤其是异菸肼,利福平高效抗结核药物的相继合成,开创了化疗的新时代,使肺结核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显著下降,改善了流行情况。 七十年代开始,呼吸病的防治研究有了较全面的发展。1971年国务院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一...
  • 中医外科学

    2203 2023-11-28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导言 编者与编者的话 编者 编者的话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的源流与发展 第二章 病因病机 第三章 四诊在外科学上的运用 第四章 辨证 第五章治疗 第一节内治法 第二节外治法 第三节常用方剂介绍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疮...
  • 《妇产科学》(全本)

    1664 0001-01-01 《妇产科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 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为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位于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大腺、尿道口及阴道口等(图1)。 图1 女性外生殖器 一、阴阜 是覆盖于耻骨联合前上方隆起的脂肪软垫,成年妇女阴阜上有阴毛丛生,呈倒置三角形分布。 二、大阴唇 为...
  • 《中医眼科学》

    2495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眼科著作。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将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除总论眼病诊疗外,对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眼科外伤及其他各种眼病分别作了系统介绍,内容简明扼要,既有传统的中医眼科理论,又切合临床实用,还有现代科研资料。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简明中医妇科学》

    187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妇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两篇,总论介绍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简史。各论阐述调经、带下、孕育、胎前、临产、产后、乳病及杂病等内容的若干病证。论析辨证和治疗较为简要。195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六、外科学

    267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显微外科的进展 自从JacobsonJ.H和SuarezE.L在1960年成功的开创小血管吻合技术后,关于小血管吻合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就迅速地在我国开展起来。1963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行兔耳血管吻合成功。1964年催之义、汤钊猷等较系统地开展1.54mm~1.1mm小血管吻合的实验研究。1966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在...
  • 七、妇产科学

    366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妇女保健工作 在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各医药院校的卫生系,都设有妇幼保健学教研组织,五十年代中期,学习苏联教学经难验时,取消了这个组织,但妇幼保健教学归属并未落实,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30多年来,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和保健工作虽有很大发展。 自六十年代以来,农村也建立了县、乡和村三级的妇幼保健网,承担了农村的妇女保健工作。1980年,卫生部妇幼...
  • 《中医喉科学》

    192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喉科著作。广州中医学院编。本书是在《中医喉科学讲义》(1960年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从呼吸发声、辨识五味、脏腑关系等方面论述咽喉、口舌生理特点;从邪毒侵犯、火热上蒸、痰浊瘀阻三方面分析其病机,再结合脉证概括诊断方法。各科分喉痹、喉痈、乳蛾、喉风、疫喉、其他喉病、口齿唇舌疾病七章,分论咽喉诸病。作为二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