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0 秒,为您找到 108961 个相关结果.
  • 银箔

    844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银箔 拼音注音 Yín Bó 别名 银薄(《药性论》)。 出处 《本草蒙筌》 来源 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 。 原形态 自然银,又名:生银(《开宝本草》)。 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或六方晶体,惟不多见。通常多成粒状、块状、鳞片状,有时亦成网状、丝状及树枝状等产出。颜色...
  • 刺楸树皮

    866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 拼音注音 Cì Qiū Shù Pí 别名 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的树皮 。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长在山谷、溪旁、林缘或疏林中。分布几遍全国。产四川、江苏...
  • 金精石

    871 0001-01-01 《本草百科》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精石 拼音注音 Jīn Jīnɡ Shí 别名 金晶石 来源 为一种片状云母 类矿石。全年可采,去杂质。 性状 呈不规则的片状,长约2~6厘米,厚约5厘米。全体暗棕色至墨绿棕色,表明光滑,有网状纹理,具金属光泽。质柔软,表面可用指甲划破并留痕迹。断面呈层状,可剥离成薄片,薄片具可塑...
  • 棕榈皮

    830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棕榈皮 拼音注音 Zōnɡ Lǘ Pí 别名 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的叶鞘纤维 。全年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间采收其剥下的纤维状鞘片,除去残皮,晒干。 生境分布 栽培于村边、溪...
  • 鸡骨草

    869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鸡骨草 拼音注音 Jī Gǔ Cǎo 别名 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 英文名 HERBA ABRI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 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全株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
  • 硇砂

    717 0001-01-01 《本草百科》
    《全国中草药汇编》:硇砂 拼音注音 Náo Shā 别名 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 来源 药材有紫硇砂 和白硇砂 两种。紫硇砂为紫色食盐,白硇砂为含氯化铵类的一种矿石,通常称硇砂者一般指紫硇砂而言。全年可采,去杂质。白硇砂如由人工合成,其法:1.以氢氯酸与铵或铵的化合物作用而得;2.在氨水中加...
  • 莲子心

    1097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莲子心 拼音注音 Lián Zǐ Xīn 别名 莲心 英文名 PLUMULA NELUMBINIS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中间的绿色胚根 (莲心)。取出,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细棒状,长1~1.4cm,直径约0.2...
  • 毛薯

    835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毛薯 拼音注音 Máo Shǔ 别名 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薯(《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参薯 的块茎 。冬初挖掘,洗去泥土备用。 生境分布 栽培或野生。分布福建、广东、广...
  • 柏树叶

    870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 拼音注音 Bǎi Shù Yè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柏科植物柏木 的枝叶 。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原形态 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丝柏、扫帚柏、白木树、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