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9
秒,为您找到
10645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四诊(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458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跖跛 跖,足底(通“跖”)。跛,跛行。指因足底的病变而跛行。《素问.通评虚实论》:「跖跛,寒风湿之病也。」说明本症可因风寒湿等邪气所犯而致。 八片锦 小儿指纹形状及其伸延方面的各种类型的合称。如鱼刺形主惊风痰熟,垂针形主伤风、泄泻,水字形主食积,乙字形主肝病惊风,环形主府积吐逆,珠形主病危。此外还有去蛇形、来蛇形、弓形等。但现今临床较少应用,有...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色脉诊
652
0001-01-01
《黄帝内经太素》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失神者亡。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四第十三《移精变气论篇》。自“黄帝曰:余闻揆度奇恒”至“诊要毕矣”,见《素问》卷四第十五《玉版论要篇》。自“诊病之始”至末,见《素问》卷三第十《五脏生成篇》,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九《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下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
(四)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
799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1。时间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 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2916
2023-11-28
《临证程序》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一、诊察务求详尽 二、诊察务求过细 三、审证重在辨异 四、审证重在求本 五、立方当合理法 六、选药当明药性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临证时医生如何能够迅速得当地诊治病证,主要在于:识证靠辨证准,治疗靠方药熟。尽管疾患变化无穷,治法方药繁多,但是只要具备一定的临证基本功,就能执简驭繁,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迅速...
第二节 四诊应用
1551
0001-01-01
《中医外科学》
望、闻、问、切四诊,是外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四诊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相互参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 一、望诊 望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望局部病变、望精神、望形态、望舌等内容。 (一)望局部病变 外科疾病的症状,首先反映在体表,且有局部病变...
诊法脉案
610
0001-01-01
《古今名医汇粹》
人有胃脘痈者,诊当何如?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则热。 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此下六条,皆《内经》脉案,教人以诊之法也。诊者无失色脉,而于脉尤当从容比类,循上及下以求索之,而得其病情。若此条胃脘有痈,当候胃脉。今胃脉即沉细,则胃气不升。人迎在上而盛,则热聚于上而不行。此以本经上下推求而得之...
二、中医诊法的研究
366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 腹诊 十年动乱之前,对腹诊注意不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由于日本汉方医界对腹诊的起源曾有所涉及,从而引起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论述。学者根据古代医学经典的论述,认为腹诊起源于我国;日本著名汉方学家大冢敬节则认为,日本汉方界的腹诊可以分为难经派、伤寒派、折衷派等之不同,也说明其起源于我国。 随着这些争论的开展,使我国对腹诊的研究迅速发...
濒湖脉学
1185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著,成书于1564年。 本书不分卷,前半部分主要以歌诀形式论述二十七种脉象;后半部分为经过李言闻删补的《四言举要》(崔嘉彦著),以四言诗体形式论脉。李氏鉴于世传的《脉诀》(五代·高阳生撰)中错误或缺漏颇多,虽有元·戴启宗《脉诀刊误》一书加以辨正,仍有不明或不妥之处,乃撷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
1..
«
2
3
4
5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