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9 秒,为您找到 495 个相关结果.
  • 茺蔚子

    …30g以上,可于4-6h后出现中毒反应,症状为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周身酸麻疼痛,重者汗多呈虚脱状态。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春仁,生食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肺。” 2、《医学入门·本草》:“善行瘀血,养新血。治血逆心烦,益心力,逐水气浮肿,去风热疮毒。治折伤内损有瘀,天阴则痛。” 3、《纲目》:“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调女人经脉,崩中带下,产后胎前诸疾…
  • 槟榔

    …"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 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 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 ⑦《医学启原》:"治后重。" 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 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
  • 百合

    …《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熁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⑥《本草衍义》:"治伤寒坏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时疫咳逆。" ⑧《医学入门》:"治肺痿,肺痈。" ⑨《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干咳久咳,热病后虚热,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蒸食或煮粥食。外…
  • 地榆

    …寒。" ②《别录》:"甘酸,无毒。" ③《滇南本草》:"苦涩,温。" 注意 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发良。恶麦门冬。" ②《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③《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闲。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④《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⑤《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⑥《本经逢原》:"气虚下…
  • 桑螵蛸

    …螵蛸含蛋白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铁、钙、胡萝卜素样色素。 5.小刀螂,桑螵蛸含蛋白质、脂肪及粗纤维等。 炮制 1.桑螵蛸《本草经集注》:“当破之。”《普济方》:“中劈破,研为细末”《医学入门:“热水浸淘七次。”《本草能玄》:“浆水浸一日。”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蒸具骨蒸约1h,取出干燥。蒸制品可消除生口致泻作用。 2.炒桑螵蛸《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去核子,用沸浆水浸淘七扁…
  • 肉苁蓉

    …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润肠丸) ⑧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结,胸中作闷:大肉苁蓉三两,白酒浸,洗去鳞甲,切片,白汤三碗,煎一碗,顿服。(《医学广笔记》) ⑨治消中易饥: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盐汤下二十丸。(《医学指南》) ⑩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⑾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 刘寄奴

    …积不化,腹痛泻痢。苏木则具有少则和血,多则破血的作用特点,既为伤科跌打损伤、骨折伤筋、瘀滞肿痛常用之品,又为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他瘀滞病证的常用药。相关方剂 刘寄奴散(《圣惠方》)、杖疮丹(《医学纲目》)、刘寄奴汤(《圣济总录》)。药膳食疗 刘寄奴酒: 1、功效:消肿定痛、止血续筋。可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2、原材料:刘寄奴、骨碎补、玄胡索各60g,白酒500ml。 3、做法:将前…
  • 芦根

    …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17.《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
  • 钩藤

    …副作用。用法:钩藤加水煮沸10~20分钟,使成20%浓度,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每日用钩藤2两,放入沸水中保持沸点15~20分钟,制成煎液200毫升,中、晚分服,4~6日为一疗程。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经验,钩藤不宜久煎,否则影响效力;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钩藤煮沸超过20分钟时,降压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坏。日用量3~5钱的疗效不满意,而以2~2.5两疗效较好。 各家论述 ①《纲目》:"钩…
  • 牵牛子

    …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④《本草正》:"牵牛,古方多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药煎服,然大泄元气,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