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8862 个相关结果.
  • 梵天花根

    …草药》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诸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胃、心、肾四经。" 性味 甘苦,温。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温。" ②《泉州本草》:"甘,温,微苦,有小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淡微苦,无毒。"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健脾去湿,化瘀活血。治风涅关节炎…
  • 百草霜

    …方》),灶额上墨(《本草图经》),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囱内的烟灰。将灶突或烟囱内的黑灰,轻轻刮下,用细筛筛去杂质。 性状 为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手捻即为细粉。质轻,入水则飘浮分散。无油腻感。无臭,味淡微辛。以乌黑色、质轻细、无杂质者为佳。 归经 入肝、肺、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
  • 柞木皮

    …音 Zhà Mù Pí 别名 孤奴、纳葛窊(《霉疠新书》)。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 生境分布 生于平原、丘陵地或小山下部疏林中。分布我国南部、中部、西部及华东等地。 原形态 柞木(《本草拾遗》),又名:凿子木(《纲目》),凿头木(《本草求原》),红檬、柞树(《草木便方》),檬子树(《分类草药性》),葫芦刺、刺凿、檬榕、羊志木…
  • 丝绵

    …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耳,冻疮。</p><p>①《本草拾遗》:新绵一两,烧为黑末,酒下,主五痔。衣中故绵絮主卒下血及惊(金)疮出血不止,取一握,煮汁温服之。</p><p>②《纲目》:绵灰主吐血,衄血,下血,崩中,赤白带下,疳疮,脐疮,耳。</p><p>③《医林纂要》:烧灰存性敷冻疮,补龟裂。 丝绵,中药名。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
  • 莱菔

    …、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萝卜(孟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本草图经》),土酥(《蔬食谱》),葖子(《癸辛杂识》),萝白(《广州植物志》)。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
  • 蘡薁

    … 薁(《诗经》),燕薁、蘡舌(《广雅》),山葡萄(《唐本草》),山蒲桃(《本草拾遗》),野葡萄藤、木龙(《百一选方》),烟黑(《救荒本草》),接骨藤(《贵州民向方药集》),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中医药实验研究》),猫眼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禾花子藤(《江西民间草药》),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泉州本草》)。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7~8月采收。…
  • 过腰蛇

    …萝藤、野通心菜 英文名 tridentata Merremia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过腰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remia tridentata ( L. ) Hall. F. Subsp. Hastata ( Desr.) V. Ooststr.[Convolvulus hastatus Desr.; Me…
  • 黄土

    本草拾遗》),好黄土(《东医宝鉴》)。 出处 《本草经集注》 生境分布 为第四纪陆相沉积物。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广泛分布。 原形态 一般呈灰黄色。富含钙盐及钙质结核,疏松,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浸润后易崩解,并发生沉陷。 归经 ①《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性味 ①《本草拾…
  • 马肝

    … Mǎ Gān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马科动物马的肝。 功能主治 《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赤马肝一片,炙令干(燥),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肝 拼音注音 Mǎ Gān 英文名 Horse liver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
  • 砒霜

    … 拼音注音 Pī Shuānɡ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 性状 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药理作用 参见"砒石"条。 归经 《玉楸药解》:"入脾、肺、肝经。" 性味 辛酸,热,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酸,有毒。" ②《玉楸药解》:"辛,热,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