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足阳明胃经穴考
666
0001-01-01
《针灸逢源》
(左右共九十穴)足阳明经穴图(图略) (按此一经自承泣穴出大迎循颊车上至额颅一本头维穴起误)。 承泣(一名面 。一名鼠穴。)在目下七分。上直瞳子陷中。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禁针灸。一曰针三分。)治冷泪出。昏夜无见。 四白 在目下一寸颧空骨内。直瞳子。正视取之(针三分不宜深禁灸)治目赤生翳。 巨 侠鼻孔旁八分直瞳子。足阳明阳跷之会。由此入上齿中复出循地仓。(针...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86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文献整理研究 中医药学典籍,先秦到两汉时期已经相当丰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少医家对《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或注释阐发。 (一)吕广注《八十一难经》 三国时吴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太医令吕广注《八十一难经》,启注疏经典理论医著之端,也是已知的整理研究古典文献之最早著...
强刺激
583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针灸疗法术语。指较大的针灸刺激。针刺以粗长针具,高频率,大幅度及长时间地捻转提插,使患者得到强烈感应者为强刺激;灸治则以大炷,多壮,或长时间熏灸为强刺激。适用于体质壮实,耐受性强,或某些需要大剂量刺激的病症,如急性疼痛和痉挛瘫痪等。
聋 哑
1080
2023-11-28
《针灸学-下》
聋 哑 聋 哑 聋和哑是两个不同的症状,凡因聋而致哑者,称为聋哑。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感受湿邪热毒,误治失治,邪毒壅滞络脉,闭阻清窍,以致幼小时两耳失聪,不能学习语言遂成聋哑,也有因跌仆损伤,巨响震荡而致聋哑者。 〔辨证论治〕 本病以听力丧失,不会说话为主症。先天性聋哑病因未明,后天性聋哑,多有病史可询。 体针 ...
戒逆针灸
686
0001-01-01
《针灸逢源》
(无病而先针灸曰逆。)小儿初生无病。不可针灸如逆针灸。则动其五脏。因恐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每成。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地温。无此疾也。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有害者不若任其自然。免致夭横也。
续增治法
781
0001-01-01
《针灸大成》
中风论(徐氏书) 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中于脏者,则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喉中雷鸣,四肢瘫痪,不知疼痛,语言謇涩,故难治也。中于腑者,则令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知痒痛,能言语,形色不变,故易治也。治之先审...
辩误汗吐下火灸温针逆病脉证并治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84
0001-01-01
《伤寒论辩证广注》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擘)蜀漆(三两洗去腥)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成注云。与桂枝汤以解未尽之表邪。去芍药。以芍药益阴非亡阳所宜也。火邪错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阳气亡脱。加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本草云。涩可去脱。龙...
痢
70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附论) 资生经云。素问言泄利有五种。一曰胃泄。饮食不化。而色黄。胃与脾合。故黄也。二曰脾泄。腹胀而注泄无休。又上逆呕。此为害热之患也。三曰大肠泄。食毕肠鸣切痛而利白色。 大肠与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肠泄。身瘦而便脓血。小肠与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 里急后重。数至丸而不能便。茎中痛。此肾泄也。诸家方有二十余种。此为言五种。盖举其纲也。而必用方中。亦...
陶道穴
981
0001-01-01
《针灸穴位》
陶道,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癫狂、脊强。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陶道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
1..
«
43
44
45
4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