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49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乌梅
…、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肝。"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性味 酸,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④《
医学
启源》:"气寒,味酸。" 注意 有实邪者忌服。 ①孟诜:"多食损齿," ②《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③《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④《药品化…
紫菀
…苦泄,功专润肺化痰止咳;百部甘润苦降,以润肺止咳见长,兼有杀虫灭虱之功。两药相合,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力。适用于各种咳嗽无痰或有痰者。相关药品 止咳宝片、止嗽丸、润肺膏。相关方剂 止嗽散(《
医学
心悟》)、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紫菀茸汤(《济生方》)、紫菀饮(《圣济总录》)、紫菀汤(《医略六书》)。药膳食疗 紫菀款冬猪肺汤: 1、功效:肃肺降气、止咳定喘。 2、原材料:紫菀10g…
阿胶
…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温,无毒。" ③《
医学
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平,味淡。" 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②《药性论》:"薯蓣为之使。" ③《本草经疏》:"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胃虚,…
连翘
…、阳明经。" ②《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性味 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
医学
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苦。" ④《纲目》:"微苦辛。" 注意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巳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
阿魏
…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两,黄连(炒)半两,花碱(研如粉)三钱,山查肉一两,连翘一两半,半夏(皂角浸一宿)一两。上为末,炒神曲糊丸,如萝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医学
纲目》阿魏丸) ④治气积,肉积,心腹膨满,结块疼痛,或引胁肋疼痛,或痛连背膂,不思饮食:木香(不见火)、槟榔各半两,胡椒、阿魏(用醋化开)各二钱半。上为细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饭,杵和为丸,如桐子大…
郁李仁
…、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 ①郁李(《本经》),又名:英梅(《尔雅》),爵李(《本经》),白橡(《说文》),雀李、车下李(《吴普本草》),山李、爵梅(《广雅》),样藜(《滇南本草》),千金藤(《
医学
正传》),秧李、穿心梅(《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侧李。 落叶灌木,高1~1.5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毫米,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呈篦状分裂,早落…
蔓荆子
…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性味 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珍珠囊》:"苦,辛。" 注意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②《
医学
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③《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
蚤休
…,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3g。2、外用:磨汁涂布、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禁忌 虚寒证,阴证外疡及孕妇禁服。注意事项 1、《
医学
人门》:“能吐泻人,堕胎。”2、《本草汇言》:“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3、《本经逢原》:“元气虚者禁用。”4、《本草用法研究》:“外科皮色不红,腹泻者均忌用。”化学成分 根茎含甾体皂苷…
莪术
…5、此外,莪术尚有抗胃溃疡、保肝、兴奋平滑肌、抗盆腔粘连、抗银屑病等作用。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2、《纲目》:入肝。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4、《
医学
启源》:主心膈痛。 5、《本草图经》: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小肠脏气,非时痛不可忍:蓬莪茂研末,空心葱酒服一钱。(《纲目》引《杨子健护命方》) 2、治妇人血积血块…
薏苡仁
…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⑥《
医学
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
1..
«
44
45
46
47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