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20067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362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温热暑疫等等。他们于温热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有一定认识,但在病机理论上仍未能统一。 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已盛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3013
2023-11-28
《临证程序》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一、诊察务求详尽 二、诊察务求过细 三、审证重在辨异 四、审证重在求本 五、立方当合理法 六、选药当明药性 第二节 勤学苦练临证基本功 临证时医生如何能够迅速得当地诊治病证,主要在于:识证靠辨证准,治疗靠方药熟。尽管疾患变化无穷,治法方药繁多,但是只要具备一定的临证基本功,就能执简驭繁,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迅速...
第三节 病、证并重的必要性
887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一、以辨病为前提,辨证为核心 辨证论治提法本身就不够全面,虽然辨证过程也包含着辨病因、病机,但所得的结论是证,毕竟只是疾病的阶段病理概括。“证”不等于“病”,“病”是“证”本,“证”从“病”来,有病才有证。因此必须以辨病为前提,只有在掌握疾病全过程变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辨清各阶段机体对疾病的反映;只有掌握住疾病的本质,才能识别该证是否为该病发展的必...
1..
«
3
4
5
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