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上脘穴

    1369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上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胃脘、上纪、上管、上腕。属于任脉。位于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癫痫。直刺1-1.5寸。 名称 上脘穴别名 胃脘、上纪、上管、上腕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 崇骨穴

    1277 0001-01-01 《针灸穴位》
    崇骨,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集成》。别名椎顶、太祖。位于项部,第6颈椎棘突下。皮肤有第6、7、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主治咳嗽、气喘、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结核病、落枕、颈项强痛、癫痫、疟疾、催吐。斜刺0.5-1寸。 名称 崇骨穴别名 椎顶、太祖出处 《针灸集成》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项部...
  • 《针灸甲乙经》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
  • 悬痈

    758 0001-01-01 《立斋外科发挥》
    痛或发热者,清肝解毒。肿痛者,解毒为主。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也,宜分利清肝。不作脓或不溃者,气血虚也,宜补之。 一男子患此, 痛发寒热,以小柴胡汤加制甘草,二剂,少退;又制甘草四剂而消。大抵此 不动脏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不可忽也。 一男子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二剂稍愈;以参、 、归、术、黄柏、知母、制甘草,四剂而溃;更加以四物...
  • 卷二

    775 0001-01-01 《厘正按摩要术》
    卷二·立法 按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悍者,按而收之。王太仆注: 、疾也,悍、利也,气候疾利,按之以收敛也。《玉机真脏论》:脾风发瘅,曰可按。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又曰可按。《举痛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调经论》岐伯曰:按摩勿释,又曰按摩勿释。《异法方宜论》: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王注:湿气在下,故多...
  • 原序

    541 0001-01-01 《针灸问对》
    针灸问对原序 客有过余者坐间语及针灸盛称姑苏之凌汉章六合之李千户者皆能驰名两京延誉数郡舍此他无闻焉余曰休歙有商于彼者亦尝从之游而授其业矣因得闻其详焉语凌则曰熟於穴法凡所点穴不必揣按虽隔衣针亦每中其穴也语李则曰用意精专凡所用穴必须折量以墨点记方敢始下针也余尝论之凌则尚乎简略李则尚乎谨密取穴之法简略者终不及谨密者之的确固也但素难所论针灸必须察脉以审其病之在经在...
  • 月经不调

    895 2023-11-28 《针灸学-下》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凡月经周期出现异常者,统称为月经不调。临床上称月经先期为经早,月经后期为:经迟,月经先后不定期为:经乱。 〔病因病机〕 经早:多因素体阳盛、嗜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热;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热蕴胞宫,血热妄行;或久病之后损气伤阳,阴虚内热,冲任不固,均可导致月经先期。 经迟:多由素体阳虚,寒邪内生;或行经之际,淋雨涉水,贪食生冷...
  • 神阙

    661 2023-11-28 《针灸学-上》
    神阙 神阙 〔定位〕脐窝正中(图128)。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层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功能〕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腹痛肠鸣,水肿臌胀,泡利脱肛,中风脱症,小便不禁。 〔刺灸〕禁针,隔盐灸5〜15壮,严禁起泡,以防感染。 〔讲述〕见于《外台》。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变化莫测为神,...
  • 痰涎

    584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资生经)。穴巨阙治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穴通谷治痰癖。穴不容治痰冷。穴少冲治痰沫胸中痛。不得喘息。穴浮白治鬲胃寒痰。伤酒。酒风发脑。两角强痛。不能饮食。烦满吐不止。穴率谷治癫疾吐涎沫。穴本神治涎沫。穴丝竹空治涎出。穴然谷 复溜治涎不止。穴阴谷治痰饮吐逆。汗出。寒热骨痛。虚胀支满。痰疟。穴膈俞治痰闷。穴胆俞治痰多吐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