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09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 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
  • 792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少商二穴 木也。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明堂云。白肉际宛宛中。 又云陷者中)。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不宜灸。昔成君绰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甄权针之立愈。明堂经云。针一分。留三呼。泻五吸。宜针宜灸。以三棱针刺之。令血出胜气。针所以胜气者。此脉胀腮之候。腮中有气。人不能食。故刺出血以宣诸脏腠也。忌冷热食。下经云。灸三壮(甲乙经...
  • 二、疾病的治疗

    138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药物疗法和食疗 应用动、植物、矿物治疗疾病,虽在原始人类就开始了,但进入殷商后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巫与医相混的时代。《周礼》“聚毒药以共医事”《尚书》“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说明商朝的医生已学会应用毒性较大或重剂药物治疗疾病了。殷商时期,还有两个重要的创造,一为酒应用于医药,二为汤液,即汤剂的发明。这在治疗学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殷周时期,食...
  • 十王穴

    1417 0001-01-01 《针灸穴位》
    十王,经外奇穴名。出自《肘后备急方》。位于手十指背部,沿爪甲正中点向皮肤移行0.1寸处,一侧5穴,左右计10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第1、2指背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及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支。主治昏迷、猝死、高热中暑、小儿惊厥、霍乱、感冒等。斜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名称 十王穴出处 《肘后备急方》隶属 ...
  • 卷之二十七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七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治诸风方 偏风第四 方针灸法 防风汤,治偏风,甄权处疗安平公方: 防风 芎藭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一两 羌活 葛根 附子《外台》作人参 杏仁各二两 薏苡仁 石膏 桂心各三两 麻黄四两生姜五两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即一度针...
  • 灸血病穴

    1097 0001-01-01 《针灸穴位》
    灸血病,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灸血点。位于骶部第3骶椎棘突凸起处,后正中线上,共1穴。浅层主要布有第5骶神经的后支,深层有尾丛。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及其他血症。针刺0.3-0.5寸。 名称 灸血病穴别名 灸血点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骶部第3骶椎棘突凸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