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2992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鼻息内
639
0001-01-01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王某某,女,67岁 【初诊】 患鼻息肉10余年,两侧鼻孔皆有,初起较细小,近年来渐次长粗复长,现已长出鼻孔。左侧息肉略长于鼻孔边缘,右侧息肉长出鼻孔约0.5cm,粗如箸头,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从鼻孔流出。多年来,不能用鼻呼吸。因其暴露于外,患者自觉寒碜,不愿外出与人见。今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黄根厚,心烦梦多。热郁日久,络脉不通,...
(三)外泌汗腺
554
0001-01-01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外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又名局泌汗腺,即通常所称的汗腺。它们遍布于全身的皮肤中,但不同部位皮肤内的汗腺数目有明显差别。汗腺是单曲管状腺,分泌部为较粗的管,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中,盘曲成团,管腔小。导管较细而直,开口于皮肤表面(图10-1,10-9)。分泌部由单层锥体形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胞质着色较浅(图10-1...
4.腮腺的毗邻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582
0001-01-01
《人体解剖学》
(图10-3、9、10) 腮腺的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门道及颞下颌关节。由前向后有面神经颞支、滠浅动、静脉、耳颞神经穿出腮腺上缘。腮腺的前缘紧贴咬肌表面,自上而下有面神经颧支、面横动、静脉、面神经的颊支的上主支、腮腺管及面神经颊支的下主支穿出。腮腺的下端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颈支与面后静脉穿出。腮腺的后缘邻接乳突前缘、二腹肌后腹及胸锁乳突肌的上份。腮腺的浅面有位...
支气管哮喘
571
0001-01-01
《老年百病防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本病由于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通气阻塞,临床特征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咯痰。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病率在我国局部地区调查约为0.5%~2.0%,有报道高达5.29%。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老年患者。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
神经性耳聋 二
497
0001-01-01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沈某,男,53岁 1991年8月25日初诊 自本月初去旅游,天气炎热,汗出较多,从第三天开始自觉发冷发热,两耳不聪,头目不清,曾服用“藿香正气水”无效,继而耳聋失听,西医诊断为病毒感染后遗症,神经性耳聋。刻诊时除耳聋外,伴有低热不退,头目眩晕,身重乏力,口干渴,不甚饮水,心烦急躁,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证属暑湿郁热未尽,气机不畅。先以宣畅气机,清化湿热...
小结
833
2023-11-28
《本草备要讲解》
小结 小结 利水渗湿药又叫淡渗利湿药,药物多甘淡,药性寒凉,均有利水渗湿之功,凡水湿停留之证,皆可选用。 茯苓、猪苓同为寄生菌核,均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所不同者,茯苓性平并能健脾宁心,猪苓偏寒,利水渗湿之力较茯苓强,对于水湿停留而有热者更为适宜。以往茯苓在临床应用时,常分三部分,菌核外皮部分称茯苓皮,功能利水消肿,专用于水肿;除去外皮后较外层部分称赤...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370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羌活8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栀10克,莲子芯8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消肿散结。主风热上攻。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中医眼科学》
清火止衄汤
386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炒黄芩10克,山栀1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赤芍10克,侧柏叶10克,白茅根30克,水牛角(先煎)30克,炒牛膝6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清火凉血止血。主肝、肺、胃之火上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四川中医》
桑青汤
356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桑叶6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大青叶10克,连翘10克,山豆根10克,马勃3克,蝉蜕3克。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轻宣散邪。主肺失宣降清肃之能,邪聚咽喉。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 干祖望方
益肾壮骨汤
35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鹿角霜15克,熟地20克,锁阳1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片子姜黄10克,黄明胶10克,骨碎补30克,香附10克。 功能主治 益肾壮骨舒筋通络。主经脉阻滞,肾气虚损,骨骼气血濡养不足。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詹经山方
1..
«
50
51
52
53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