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颧髎穴

    116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颧髎,经穴名(《千金》作“权”)。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兑端。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 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面痛。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名称 颧髎穴别名 兑骨、兑端...
  • 目1耳穴

    862 0001-01-01 《针灸穴位》
    目1耳穴,耳穴名。出自《针法灸法学》。别名青光穴。位于耳垂前面,屏间切迹的内前下方。主治近视眼、假性近视、复视、青光眼、慢性青光眼、红眼病、麦粒肿、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虹膜睫状体炎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名称 目1耳穴别名 青光穴出处 《针法灸法学》隶属 耳穴位置 耳垂...
  • 提要

    547 0001-01-01 《针灸问对》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五 针灸问对      医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针灸问对三卷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是书上中二卷论针法下卷论灸法及经络穴道皆设为问答语简而明其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之病详辨内经虚补实泻之说为指虚邪实邪又论古人充实病中于外故针灸有功今人虚耗病多在内针灸不如汤液又论误针误灸之害与巧立名目之诬尤术家所讳不肯言者其说可谓笃实矣乾隆四...
  • 足太阴脾经穴考

    648 0001-01-01 《针灸逢源》
    (左右四十二穴)足太阴经穴图(图略)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脾脉所出为井(针一分。灸二壮。)治腹胀暴泄。 衄血尸厥。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小儿客忤惊风。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骨缝赤白肉际陷中。脾脉所溜为荣。虚则补之。(针三分。 灸三壮)治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 太白 在足大指后内踝前。核骨下陷中。脾脉所注为俞。(针三分。灸三壮。)治身热烦满。腹...
  • 足太阴

    ①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阴脾经。见该条。 ②经外穴名。见《千金翼方》:“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为奇穴,定位在足内踝后一寸;《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指在足内踝下缘后约一寸凹陷中。主治难产,胞衣不下。针0.3寸,灸3壮。
  • 22 癞狂病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翻译】眼角向外凹陷于脸面上的,称为锐眦;眼内角靠近鼻梁的,称为内眦。向上为外眦,向下为内眦。癫病刚开始表露的时候,患者先是闷闷不乐,头部沉重且疼痛,眼光发直,全眼通红。当进一步加重发作时,...
  • 小指尖穴

    1002 0001-01-01 《针灸穴位》
    小指尖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手太阳穴、盐哮。位于手小指之尖端,距爪甲0.1寸处。布有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百日咳、哮喘、黄疸、㿗疝、消渴等。直刺0.1-0.2寸。 名称 小指尖穴别名 手太阳穴、盐哮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手小指之尖端,距爪甲0.1寸处主...